我们在导购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他们摆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对商品仔细研究,然后告诉你这不好那不好。虽然顾客说得不对,但是又不能指责顾客,特别是当顾客研究商品效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桂珍是K连锁药店有限公司S店的店员。有一次做促销活动,在场外摆了很多商品,来往的顾客也较多。有一位老师傅在桂珍负责的促销商品区看了又看,最后拿着一盒葡萄糖酸钙在那里研究起来。先是360度检查,然后又用放大镜看,一边看一边还往后走两步,让人家明白他还没看清,这样看了足有五六分钟,最后将那盒药朝商品区一扔说:“都过期了,还卖!”桂珍知道这不可能,但是又不好骂他,于是将刚才这位老师傅看过的葡萄糖酸钙拿起来,走到老师傅身边说:“师傅,您刚才看到的是生产日期,保质期是24个月,还有一年多呢!”这位老师傅才发觉是自己看错了,有点难为情,悻悻地走了。桂珍处理得还算聪明,有的同事可能会被激怒指责起顾客来。其实遇到这类顾客应保持理性,即使顾客错了,也没有必要大呼小叫,只需解释清楚即可。不过,当顾客研究商品效期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干预以避免类似问题,甚至还可以创造成功机会。小恋是Y连锁药店G店的店员。平时小恋也常会遇到顾客研究商品效期,但是小恋有办法对付这种情况。有一次,一位阿姨在店里转了两圈,然后在个人护理用品区停下了,拿着某品牌的化妆品在那里仔细研究起来。小恋没有听之任之。她想,不管顾客是不是对这个产品感兴趣,都可以问一下顾客有什么疑问。于是她上前跟阿姨打了个招呼,问有没有什么问题。原来那位阿姨在找产品的生产日期,但是因为该产品是用暗纹印上去的,不容易找到。小恋对产品熟悉,一下就找到了,她一边指给顾客看一边说:“队姨,您好!印在这里了。这款产品卖得很好,您看是才生产的,保质期是好的,您放心!”结果阿姨顺利买单。当然,小恋也会遇到一些顾客对效期好的产品挑三拣四。有一次,一个顾客打算要买一瓶营养素,到收银台付钱时发觉生产日期是一年前的,尽管离有效期还有两年,但是顾客还是不满意,说“放了这么长时间一定是不好卖,不要了”,说完就走人了。小恋无语。其实,遇到这类顾客时,我们可以解释一下产品从生产厂家到门店需要经过批发公司,再到自己公司的配送中心,然后在下货时间才会下到门店,这都需要时间;而且药店对店里陈列的商品进行了温度、湿度上的监控,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只要在保质期内大可放心选购。这样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最好是能提高产品的动销率,保持商品的新鲜度,这样顾客无法挑剔。另外,门店也可备一些新批号的产品,当有些顾客对批号特别挑的时候,可以给顾客新批号的产品,这样就不会丢单。所以说,当顾客研究商品效期时,也不必担心,只要主动干预、据实回答、灵活应对,就可化解这一问题。
项目组最初提出五金件生产周期压缩为2周,这样可以实现N+1月交付,但分厂觉得难度很大。经过反复磋商,将制造周期目标设为3周。销售管理部将产品分为A类、B类,每个月月初,在代理商未下达订单时,分厂开始投产A类产品。3周、4周投产B类产品。如表10-2所示。表10-2主销产品计划及库存 N月N+1月N+2月N+3月 1周2周3周4周1周2周3周4周1周2周3周4周1周2周3周4周代理商下单                订单管理部评审               物流部及分厂评审               订单下达               长周期零件采购计划下达               长周期零件分批交货               生产订单下达  ########          生产入库      ########      代理商分批提货                1.代理商下单和订单管理部评审控制在1周内2.计划部及分厂评审控制在1周内3.主销产品由供应商持有阀芯件库存,接到订单发货同时,项目组分析了阀芯件的采购周期,当前供应商答复的交期为5周,将其细分发现制造大约18天、采购铜芯14天、运输3天。虽然阀芯件种类多,但铜芯通用性强,共4种铜芯,而且铜芯并不会随着产品设计变更而变化。因此可以要求供应商必须保有铜芯的安全库存。同时与供应商谈判,将阀芯件分为A类、B类,A类的阀芯件持有2周的安全库存。这样阀芯件就分为两类,A类供应商是按照库存出货,B类阀芯件按照AT0交付。通过这种模式缩短了阀芯件的交付周期。此外,针对生产部提出的缺少对未来滚动需求预测的现状,销售管理部开发了一个含有采购计划的电子表格,要求每个代理商在这个表格中填写需求。这个表格包含代理商当前库存、过往3个月销量、未交付订单、安全库存设置等内容,自动计算出一个建议订货量,代理商可以根据市场促销等情况进行微调,并要求代理商在这个表格中给出滚动3个月的预估。通过这种方法,避免了代理商随意下订单,以及订单评审周期长的问题。如表10-3所示。表10-3含有采购计划的电子表格这里面的逻辑是要求一级代理商填写当前库存数量(不包含二级代理商处库存),已经订货未发数量,然后计算出当前的库存周期,K公司建议代理商的实际库存+未交付库存为3个月,然后计算出净需求量,根据包装数,建议代理商按整包装下订单。最后是给出后2个月预估,预估数量不作为实际订单,不要求代理商必须采购。
在购买过程中,只有客户的“明确需求”才能变成你的业务机会,“潜在需求”则不能。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刚开始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客户会对自己的现状有诸多抱怨。比如你是一个CRM系统的销售,在拜访客户销售负责人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公司目前在销售人员管理上有不少问题: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招聘渠道单一、有很多销售不进行线索备案、销售人员线索的转化率比较低、管理者没有工具对销售人员进行辅导等。以上都是客户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转化为“需求”,但这些需求大多数都是“潜在需求”,只有当客户说出来“我们今年需要购买一套CRM系统来解决销售线索备案和线索的流转监控问题”的时候,它具备了明确的购买目标、明确的购买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才能称“需要购买一套CRM系统”为“明确需求”,这才是我们要抓住的线索,而其他的“潜在需求”要慢慢挖掘和培养,不能把重点和顺序搞错了。这是因为当一个需求是在潜在阶段,它离购买行为的发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可能是因为客户的预算问题,也可能是客户的决策层没有感觉到问题的存在,或者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以后的价值不能盖得住投入的成本等,这种情况在大客户的购买决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在与客户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明确需求”,哪些是“潜在需求”:抓住客户的明确需求把它转化成业务线索;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把它变成明确需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新手销售拜访客户后往往信心满满,感觉客户说的问题和需求都是自己的机会,好像很快就能产生订单。而老销售拜访回来感觉这个客户暂时没戏,不是因为老销售更悲观,而是他能够分清楚两种需求。分不清这两种需求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劳而无功,变成“陪跑”。我们在这里聊一下大客户业务拓展中“陪跑”这件事。
先轸以下犯上,虽以死悔过,却算不得是个好下属。与先轸有关,他的一个下属勇士,被《左传》称为君子,这是极少见的将君子荣誉授给一个武夫的案例。先轸一死,晋国的敌人就开始寻机报仇。前625年,秦国三帅再次率军前来雪耻,两军在彭衙对阵。大战还没开始,晋军就突然冲出七八乘战车,后面跟随一百多人,直奔秦军大阵。这一小队晋军勇猛异常,虽然陷入包围,最后被消灭,却把秦军大阵搅得阵不成阵。晋军战鼓擂响,发动攻击,秦军被击溃,再次惨败而归。这个小队,特别是小队的领军者,在反击秦军的第二次战斗里起到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但这支小分队,却不是晋军战斗计划里的规定出击,而是一个勇士向死去的元帅先轸致敬的又一次自杀式冲锋。实施这次自杀式攻击的,是一位叫狼瞫的晋国士兵。这是怎么回事呢?狼瞫在崤之战(前627年)时,把秦国一个著名的大力士,也就是被俘虏的褒蛮子及时刺死,救了晋襄公,被提拔为晋襄公车右,也就是贴身保镖。褒蛮子不仅万夫不当,且有神勇,被晋军五花大绑,竟然挣断了绳索,把晋襄公的车右、派去斩杀褒蛮子的莱驹吓得刀掉在地上。褒蛮子拿起刀就去杀晋襄公,莱驹竟然忘记去保卫晋襄公。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人快速冲过来,一刀斩杀了褒蛮子。这个人就是狼瞫,一个低级士兵。晋襄公免去了莱驹的车右资格,将狼瞫由士兵晋升车右,狼瞫一时间在晋国被当作英雄,很是得意,却很快被先轸免去车右职务。古代,国君的车右是一个重要又荣誉的职务,只有大夫以上的勇士可以担任。晋文公车右,先后是魏犨、舟之侨、士会,都是大夫以上级别的人。狼瞫虽然救了晋襄公,但功劳不等于地位,先轸免去了他的车右之职,改由狐毛的儿子狐鞫居(即后来刺杀阳处父的人)担任。谁当车右要拼爹,狐鞫居是晋国的红二代,简称“晋二代”。先轸这样任命当然是搞政治平衡,也是感谢狐家(偃)对自己的推荐。狼瞫不服气先轸的决定,他的朋友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死呢?狼瞫说:我还没有找到值得死的地方(吾未获死所)。他朋友又说:我和你一起向先轸发难吧?狼瞫说:《周志》上说,勇敢却伤害上级,不能被列入明堂里。死而不义,非勇也。为国所用,才叫勇敢。我因为勇敢才担任车右,因为没有勇敢事迹被撤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上司不了解我的勇敢,撤掉我是合适的,那也算是知道我了。你且等着,看我让他知道我的勇敢!狼瞫在对白狄的萁之战时请命当先锋,想在先轸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先轸拒绝了他的请求,自己卸甲出战被杀。狼瞫为先轸没看到自己能力就死感到不高兴,决定以死战证明自己。于是就有了孤军突击,为晋军大败秦军意外地创造了条件。狼瞫生前有遗言:死而不义,非勇也。公用之为勇。就是说,为国捐躯才是勇敢。这句话,可以视为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先声,似乎也有“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的影子。《左传》评论:狼瞫于是乎君子。《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做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拿狼瞫的行为类比君子、周文王,可谓评价非常之高了,却很精辟,体现了《左传》鲜明的价值观。这是表彰狼瞫虽然生气却没有犯上作乱,上前线找敌人发泄怒火,这就是君子。确实,狼瞫的态度与做法,绝对是好下属的榜样。受委屈而不怨恨上司,有怨气找敌人发泄,即内战外行,外战内行,这当然是好下属。那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下属,是害群之马。狼瞫这样的榜样,还诠释了“勇”的内涵:力气大、火气大、动辄大打出手,是鲁莽蛮横,不是勇;有了点力气功夫,受了委屈就犯上作乱的,也不是勇。狼瞫原来只是一名普通甲兵,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体现出这么高的境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晋文公“教其民”的政策确实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反映出先轸这些晋国的老一辈将军还是很受敬重。重耳团队的历经磨难、赫赫战功,使“晋一代”开国功臣成为影响晋国民风的力量。《孙子兵法》里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对于好下属来说,要真心实意地归属(亲附),要服从上司命令,尤其是要服从惩罚,这样才能“令素行”,也就是有令必行、自动执行,而不是强迫监督还不情不愿、半推半就。管理里的执行力是难题,其实多数是因为下属“不服”,所以才难用,所以才令不素行。下属看不起上司,尤其是碰到上司处罚自己的时候,就心怀不满,这样的下属,轻则难用,有令无行,重则成了害群之马,甚至为祸上司。狼瞫,这个流星一样的小人物,的确是好下属的榜样。春秋时代,以下犯上的弑君者多矣,因为遵守规矩而冒犯上司的忠臣也不少。楚文王得到茹黄的狗和宛路的箭,就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又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楚文王的老师、大臣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打猎三个月不回来,沉湎女色一年不上朝。大王的罪过应该施以鞭刑。楚文王倒是没发火、反抗,而是说:我从小就是诸侯,能不能换一种刑罚,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说:那好吧!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楚文王说:同样是有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内觉得疼痛。如果内心的羞耻不能改正,让他皮肉疼痛又有什么用处呢(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说完,快步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你有什么罪过?文王召回葆申,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遣送走丹地美女,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上,数年时间就兼并三十九个小国。还是这个楚文王,与巴人一起讨伐申国,巴人对于楚军的战斗力非常震惊,担心对自己不利,就背叛楚国,来攻打楚都城门。公元前675年,楚文王率军迎击巴人,在津地被巴人打败,楚文王带兵返回郢都。来到城门口,守门官鬻拳对文王说:楚国规矩,败军之将不得入城。不开城门接纳文王。楚文王只好带兵去攻打黄国,得胜后返回途中,在湫地(今湖北宜城县境内)得病,没多久病逝。鬻拳将文王葬于夕室(楚皇家冢墓),然后自杀,葬在文王陵墓的门口,以表示至死为文王守门之志。鬻拳是芈姓后代,辈分比文王高,曾经对文王搞过“兵谏”,文王不得已听从了鬻拳的要求(临之以兵,惧而从之)。事后,鬻拳说:我带兵威胁君王,罪莫大焉,就自己砍掉了膝盖(自刖,即后来孙膑所受的刑罚)。但楚人还是任命鬻拳为都城的总掌门官(大阍),并且称呼他为“太伯”,让他的后人继续做都城守门官。孔子说:鬻拳可以说是爱护他的君上了,因为劝谏君上,自己给自己施加刑罚,受了刑罚仍然不忘让君上做正确的事情。兵谏蒋介石的张学良,比自刖请罪、自裁殉主的鬻拳命运要好很多。孔子表扬鬻拳的爱君,楚人尊称他为太伯,说明鬻拳是一个得到认可的忠贞之人。每一个独特的好下属,都必然有一个独特的好上司。好下属难得,好上司更难得。有忠有勇,且自知分寸的好下属,尤其难得。狼瞫、葆申、鬻拳,都是这样的好下属。赵盾与狐射狐(贾季)为立新君人选争执的时候,狐射姑害怕自己被赵盾暗杀,就跑去了翟国。赵盾让臾骈把狐射姑的家小、财物送到翟国去。臾骈是狐射姑的家臣,当初在一次阅兵时,狐射姑曾经羞辱过臾骈,臾骈的随从就提议借这个机会报仇,把狐家灭门。臾骈说:不可以。我听说《前志》里说过,无论恩惠还是怨恨,都不应该波及后代,这是忠恕之道(敌惠敌德,不在后嗣,忠之道也)。赵宣子(赵盾)对贾季有礼数,我因为得到赵宣子的宠信去报我自己的私怨,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依靠别人的宠信,不叫勇敢;虽然能报仇,却增加一个仇恨,不叫明智。以私怨妨碍公务,不叫忠诚(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如果这三点都做不到,拿什么去侍奉赵宣子呢?臾骈于是将狐射姑的家人、财物整理妥当,亲自率领士兵护送到国境。按照赵盾的行事风格推测,派一个与狐射姑有积怨的人去送家小财物,恐怕是有让臾骈泄愤、借刀杀人的意图。臾骈或许是精明,看破赵盾借刀杀人、再诿过于己的意图,或许是真的不愿意不勇、不知、不忠,这段话说的振振有词,是不迁怒于后嗣的好事。事后,赵盾将臾骈提拔为下军佐。狐射姑知道此事后叹息道:吾有贤人而不知,吾之出奔宜也!从小人物身上才能看到社会风气的状况。《左传》记载晋文公即位后的一段故事,可以说明晋国民风演变的线索: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狐偃)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重耳即位后,晋国由于经历骊姬之乱、晋惠公之乱,重耳系的晋一代团队清除了国内政敌,但如何让晋国军民与国家共进退依然是一个问题,狐偃对此有清醒认识,这段话的逻辑放到一般组织的管理上,也有借鉴意义。孙子提出的可用标准是“令素行”,狐偃提出从三个角度去教育、评估下属是否可用。首先是知义。什么叫义呢?就是安守自己的本分。对于国民来说,安居才能“怀生”,也就是珍惜生活,珍惜工作。晋文公就借辅佐周襄王(尊王)发布利民政策,让民众看到领导者是有道义的,民于是知义。其次是知信。什么叫信呢?民间做买卖,明码实价,不是为了自己获得丰厚利润而欺骗他人。晋文公怎么让老百姓知道自己是个讲信用的人呢?周襄王为感谢晋文公帮助他平定公子带之乱,就把几座城池赏给了晋文公,其中有一个叫原的城池不愿意接受晋文公。晋军就包围了原邑,晋文公下令只带三天的粮草,意思是三天后,如果原邑还不愿接受,就撤兵。三天后,原邑人还不愿投降,有人建议攻城,晋文公就说:既然说好三天不降就撤兵,就要遵守诺言,下令撤兵。结果晋军后退三十里,原邑人主动出来交城。晋文公在撤军前说了这段话: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因此狐偃说:民众知道信用,才能明白告诉他们要干些什么。否则,说了也没用。第三是知礼。什么叫礼呢?春秋时代的礼,就是现在的法律,也就是处理人际、国家间关系交往的规矩。知礼才能举止得体,才能生出公心(生其共),遵守领导的指令。晋文公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让大家尊重礼仪,设立一个“执秩官”监督士兵、将军都要遵守礼仪的规范。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做法:第一是规矩,需要用仪式去强化,用专门的“执秩官”去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例外才能改变某些领军自行其是的作风。第二是知礼,民众听从指挥,不会被其他的言论迷惑才能被使用。狼瞫是服从上官的命令,没有被朋友迷惑;臾骈是老实执行了赵盾指令,没有被下属迷惑;民听不惑而后用之,这样的军队才能做到“令素行”。对一般组织的管理来说,知义就是让员工安于职守,这就要给予一个让各级员工满意的职务报酬;知信就是说话算话,将言必行、行必果作为组织的基本信条;知礼就是尊敬上司,尊重同仁,要有一定的仪式去体现公司的制度,安排专门监督制度执行的督察者。从普通员工(执行者,包括中层)的状态,而不是少数的几位高管的状态,可以看到组织的真正实力。晋国狼瞫、臾骈这一群基层军士,能够知义、知信、知礼,晋国一战而霸,并不是无本之木。
这一章主要是谈“修身正心”,既然先说修身,我们对这个“身”就展开多说一些。关于“身”佛家有一个说法,叫作“人身难得”,人的生命,我们得到一个“人身”是最难最难的。为什么?佛家讲轮回,他说人的身,这一次变成了人,但六道轮回,你下一次未必就会变成人。佛教里经常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你真的失去了这个人身,下辈子变牛变马就再也难回来了。佛家里面还有一个比喻,叫“盲龟浮木难相逢”。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是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有一只盲眼老乌龟。这只乌龟是什么时候生的,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死也没人知道。好像自从有这片大海以来就有了这只老乌龟了。这只老龟一百年才从海底浮上水面,呼吸一次,然后又沉入水下;再过一百年,再浮上来呼吸一次。在茫茫的大海上面,还漂着一块木头,这块木头上有一个小孔,有一次,这只老乌龟浮出水面呼吸时,正好就把头伸进这块木头孔洞里了。这个寓言就比喻说,我们人在六道轮回之中,要获得人身的概率,就像是这只瞎眼老乌龟一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还要正好把脑袋伸进了木孔里面一样,概率就是这么小。大家想一想,这种极微小的概率,对于我们获得人身的人来说,应该很珍惜啊!如果我们不珍惜,每天百无聊赖地打发着过,甚至有些人还没事找事,做一些糊涂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断送了这么难得的人身,那真是让人痛心。前两天,成都的那位“疯狂别克”,因为醉酒驾驶撞死了四个人,结果被判了死刑。在电视新闻播出的画面上,法官宣判的时候,他一点表情都没有。但是当法警把他带下去的时候,他突然一下子回过神来,就大叫起来了:父母啊,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对不起!连叫了三声“对不起”。说实话,即使法庭二审他保住了性命,起码也是无期徒刑,这就是说,他这一辈子的人生希望就很渺茫了。所以,我们该怎样度过这难得的人身?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思索的问题。那么,我们学了《大学》,就应该记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修身”作为我们人生的根本。在我们难得的人生中,修身就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大家不要以为,修身就是养好我们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现在人,也很注重养身。青年人感觉要少一点,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感觉就明显了。我住在武侯祠附近,南郊公园现在是免费开放。每天早上满公园都是人,有跳老年迪斯科的,有打太极拳的,有跑步的……公园里的人比街上的人还多。大家都非常在意这个身体。当然,青年人还无所谓,有用不完的精力、花不完的时间,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但是,一旦过了这个阶段,身体一下垮了,你就体会得到生命的可贵。凡到书院来学习的朋友,我都告诉他们要守子时,要好好睡觉,好好养身,不要等身体垮了才着急。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趁着年轻好好保养、好好修养,过了中年以后才会安身。我们一般人总是觉得,我们生命,我们这一百多斤的身体,人死如灯灭,好像完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是这么认为的。我们这个生命,只是一期生命,只是一个学期,就像学生上学,只是一学期。一学期完了,大家放假了,下一学期又继续来,生命是这样一期接着一期的。刚才讲的“盲龟浮木”的故事,实际上“盲龟”是比喻我们人的精神或者灵魂。一个人是由精神和肉体两部分组成。人的精神、灵魂是不生不灭的,从天地开始就有,一直到天地结束,人的精神都不会断灭的。而海上的浮木比喻我们的身体,人的精神、灵魂恰恰与人的身体相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就我们这一期生命来说,仔细想想,我们一辈子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都花在毫地意义的其他事情上面了,都没有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