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交付环节,卖场时代是钱货两清,淘宝时代是“网页+快递”,而这些显然不是移动时代的货物交付。移动时代和魅力商品邂逅,能擦出何等的火花?魅力化的货物交付轻击鼠标网上购物,1个小时后,屋外就传来了嗡嗡嗡的螺旋桨声——商品已经送来了。打开门,一架无人机停在院子里,机腹处挂着一个包裹,取下包裹,无人机缓缓地飞走了。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科幻?但科幻正在慢慢变成现实。亚马逊CEO贝索斯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表示,亚马逊可能在未来4至5年内实现用无人机送货,届时只要距离大型库房16公里半径方位内的客户,都可以享受“专机”送货服务,“我知道这看起来很科幻,但其实不是……而且它非常环保,比开着卡车到处跑好多了。”对于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来说,这个计划当然不仅仅是优化他的货物交付环节,亚马逊更看重的是对未来重要的技术及其应用的议程制定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它在资本市场和最顶尖的技术人才那里建立信心,而这比什么都重要。对于中国的魅力型产品厂家来说,当然可以发挥“地头力”,设计出很多本地化应用。皇太吉用美女老板娘开奔驰送快餐,野兽派鲜花店派“木村拓哉”式的美男送花,小丑鲜花店设计小丑表演式交付鲜花……这些还只是表层的运用。对于很多魅力型商品来说,它的杠杆效应是出现在和消费者的某一个场景共振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共振的时刻,表演性,梦幻性的体验式交付产生的价值可能会超过商品本身,我们在前面的章节设想过珠宝业开设“婚礼岛”的概念,那个概念就是基于这种原理的考虑。当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体验的价值会超过商品本身。恰好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丘姓证监会处长离职去养殖土鸡的新闻,这种“丘处鸡”试图复制“褚橙”,模仿痕迹太重,不若从交付环节打开市场,这里才有瞬间撕开市场的重武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率型交付很多商品到了成熟阶段后,需要在交付环节“简配”,把效率拉上去。目前的快递方式,其效率并不高。如何设计一个更有效率的交付环节?答案是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在其原有的流程中玩“嵌入”。武汉有一家经营各式水果的电商,如果用快递交付,那么退单就会带来庞大的货物损耗,自己建立物流也不现实。这家公司换了一个方式:在小区中建立了一种类似超市储物柜一样的柜子。消费者在下单后会获得一条手机短信,下班回家后,在小区入口处的柜子处输入密码,就会有一个柜子弹开,里面是其定的商品,如果对货物不满意,可以即刻退货——显然,这种退货的损耗下降了很多。在这个案例中,货物交付比快递人性化了很多,它没有让消费者觉得“多”出了一件事,而是嵌入了下班回家的原有流程之中,降低了各个环节和成本。货物交付不只是物流,而是可以智造产品魅力,或提高销售效率及效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货物交付环节可以做出非常多的创新和增值!
当我们在抱怨“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时候,我们不由得要问肯德基缺人吗?为什么肯德基的活比咱们的累,工资比咱们的低,人家还不缺人呢?说到底,肯德基的优秀员工不是招聘招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经销商老板说缺人是缺销售高手,过分地夸大了销售人员对生意的贡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经销商老板只注重练兵忽视了打营盘,结果必然会落入销售高手一走、生意一落千丈的困境。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门店的生意到底是怎样达成的?促成顾客购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品牌、产品、价格、服务、体验、沟通等,销售人员只是影响顾客购买的因素之一。我们现在都强调销售人员的重要性,忽略了其他因素的提升,可是人的弹性是最大的,优秀的销售人员一走,生意马上就做不了了。一个好的门店运营管理系统应该是弱化人对订单的影响,强化其他可控因素对订单的影响。我说的弱化不是要降低销售能力,而是说在影响顾客购买的因素里,让导购的因素降低,其他可控因素占比加大。店里有一位90分的销售高手完成了80%的销售业绩,不如店里有两个80分的销售人员帮你完成80%的销售业绩。这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门店销售团队里是不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怎样才能打造一支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水平均衡的销售铁军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传统店员培训方法的弊端。
第六节如何做好老经销商日常拜访工作业务员是连接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这个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的出色,厂商之间合作就会非常愉快;如果发挥得不好,那么厂商之间的矛盾就会增多,甚至会激化,对市场的危害极大。所以业务员做好经销商拜访工作,才能谈得上去做好市场,管理好市场。很多企业里,业务员一般都实行区域负责制,分管几个地区或者几个市场,每个月业务员进行经销商的拜访工作是家常便饭。由于经销商数量多,业务员对每个经销商的拜访时间就不可能太长,一些业务员每次拜访经销商都是三句话:上个月卖了多少货?这个月能回多少款?下个月能再进多少货?其实,这无益于销售的提升。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业务员应该怎么做,才有助于销售业绩的提升呢? 老孙其实只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之所以被叫作老孙是因为经销商认为孙凯这个人“老练”:一是孙凯办事稳重,对市场了解,做市场有办法;二是孙凯言出必行;三是孙凯每一次到经销商处去都会给经销商带来新东西和新思路,对经销商市场问题能够给予很好的指导、很多经销商对孙凯都非常喜欢,用经销商的话说孙凯不仅是他们的教练而且还是一名好的运动员,是他们的贴心人,是他们的朋友。因为有了经销商的信任和支持,孙凯的市场工作做得顺风顺水,不仅能够完成企业下达的任务,而且每月还能超额。在每次的月会,孙凯都是销售总监表扬的对象,也深受领导的器重,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孙凯的经验是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经销商拜访很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孙凯对如何做好经销商拜访总结了以下经验。一、业务员经销商拜访要明确拜访的目的孙凯认为业务员在每次拜访经销商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拜访经销商的目的,只有带着目的去才能明确工作的任务,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业务员拜访经销商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销售产品。这是业务员拜访经销商的主要任务。第二,市场维护。没有维护的市场是昙花一现,要想做好一个市场,市场维护是必要的。业务员拜访经销商,维护市场工作主要是要处理好市场运作中的问题,解决经销商之间的矛盾,理顺渠道间的关系,确保市场的稳定。第三,经销商关系维护。主要是和经销商建立关系,业务员只有在经销商心中建立自己个人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经销商对你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第四,市场信息收集。业务员要随时了解市场情况,监控市场动态,主要是了解市场竞品动态,如价格、促销活动,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促销政策。第五,指导、帮助经销商。业务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会向经销商要订单的人,二是给经销商出主意和帮助经销商解决问题的人。前一类型的业务员获得订单的道路将会很漫长,后一种类型的业务员赢得了经销商的尊敬和支持。小提示:明确目的才能知道工作的方向。二、业务员经销商拜访要避免以下行为对于经销商的拜访工作,业务员要想取得成效,孙凯认为取得经销商的信任很关键,要做到这一点业务员要避免以下行为。行为一:很少下市场,不关心市场,平时见不到人影,月底打款,人才出现,催款比谁都急,见面只会说三句话:“卖得怎么样?”“任务要抓紧啊!”“该打款了!”行为二:经销商拜访就是混吃混喝,不懂市场或者略知些皮毛,不学习,只会瞎指挥。遇到市场阻力或者发现市场问题,不是如何去为经销商想办法,为经销商排难解忧,而是一味地挑毛病,埋怨经销商这没做好,那没做好,把所有的问题都算到经销商头上,厂家没有任何责任。行为三:为完成任务,胡乱承诺经销商,要求做这活动,做那活动,经销商花了一大堆钱,结果厂家压根不知道此事,或者知道但促销申请报告没有批,经销商促销活动做了,费用却报不了。行为四:光说不练,说起来头头是道,自己却不去动手,只说不练,搞一些不切实际的事。行为五:只会压货、压货再压货,除了会压货从不关心经销商卖货,只知道要销量、要回款,对市场上存在的问题装糊涂,不帮助经销商。行为六:经销商面前俨然一副领导派头,说话打官腔,把经销商当作自己的下属,呼来喝去。小提示:业务员既要是厂家政策的执行者,又要是经销商的参谋者。三、业务员拜访经销商要做好的十二项工作对于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如何拜访经销商,孙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业务员经销商拜访工作十二项。(一)销售准备第一,掌握资源。了解公司的销售政策、价格政策和促销政策,尤其是在企业推出新的销售政策、价格政策和促销政策时,更要了解新的销售政策和促销政策的详细内容。当公司推出新产品时,业务员要了解新产品的特点、卖点是什么?不了解新的销售政策,就无法用新的政策去吸引经销商;不了解新产品,也就无法向经销商推销新产品。第二,有明确的销售目标和计划。业务员要为实现目标而工作,制定销售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销售。业务员每次拜访经销商,都要明白,自己拜访经销商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做,才能实现目标?经销商拜访目标分为销售目标和行政目标。销售目标包括要求老经销商增加订货量或品种;向老经销商推荐现有产品中尚未经营的产品;介绍新产品;要求新经销商下订单等。行政目标包括收回账款、处理投诉、传达政策、建立客情等。第三,掌握专业推销技巧。业务员掌握销售技巧,是为了以专业的方法开展销售工作。第四,整理好个人形象。业务员要通过良好的个人形象向经销商展示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第五,带全必备的销售工具。调查表明,业务员在拜访经销商时,利用销售工具,可以降低50%的劳动成本,提高10%的成功率,提高100%的销售质量!销售工具包括产品说明书、企业宣传资料、名片、计算器、笔记本、钢笔、价格表宣传品、样品、有关剪报、订货单、抹布等。小提示:失败的准备就意味着失败,业务员在拜访经销商之前,充分的准备是为成功奠定良好基础。(二)反省和总结业务员要将自己上次拜访经销商的情况做一次反省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改进。第一,上级指令是否按要求落实了。业务员的职责就是执行——落实领导的指示。业务员每次拜访经销商前要检讨自己,上次拜访经销商时,有没有完全落实领导的指示?哪些方面没有落实?下次如何落实?第二,未完成的任务是否跟踪处理了?第三,经销商承诺是否兑现了。一些业务员常犯的错误是“乱许诺,不兑现”。“轻诺必寡信”,业务员一定要做到“慎许诺,多落实”。第四,工作的计划、安排。今天的经销商拜访是昨天经销商拜访的延续,又是明天经销商拜访的起点。业务员要做好路线规划,统一安排好工作,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拜访效率。小提示:反省和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提高。(三)经销商价格管理企业市场运作的经验说明,很多市场乱和市场衰败都是从价格乱开始的,价格的混乱必定导致市场的混乱。因此,管理市场的核心是管理价格,业务员要管理价格,首先要了解经销商对企业价格政策的执行情况。业务员要了解以下方面的情况:第一,比较不同经销商的销售价格。将当地市场上几个经销商的价格情况进行一个横向比较,看不同经销商的实际价格。或是对照公司的价格政策,看经销商是否按公司价格出货。第二,比较同一经销商不同时期的价格。将同一个经销商的价格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了解价格变动情况。第三,比较进货价与零售价格。由于企业的价格政策不统一,许多经销商的进货价不同,业务员要看看经销商的进货价和零售价是多少。第四,了解竞品价格。竞品的价格如有变动,就要及时向公司进行反馈,并提出应对之策。(四)了解经销商库存了解经销商的库存情况,是业务员的基本责任,也是业务员制定经销商需货计划的依据。第一,库存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了解自己的库存产品、销售额是多少?分析库存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以便发现问题。如果库存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太低,可能会缺货、断货;如果所占比例太大,说明产品有积压的倾向,业务员就要帮助经销商消化库存。第二,自己产品占库存产品比例。看看我们的产品在经销商库存中所占的比例,占压了经销商多少库房和资金。第三,哪些产品周转快、哪些慢。各地市场情况不同,公司的品种在各地的销售情况会不同,了解一下经销商哪些品种卖得快,哪些卖得慢,就可以指导经销商做好销售。第四,库存数量、品种有无明显变化。了解最近一时期,经销商进我们产品的库存数量和品种有什么变化,掌握销售动态。(五)了解经销商销售情况只有了解经销商销售的具体情况,才能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做好销售,主要了解以下方面:(1)公司主销产品、盈利产品、滞销产品是什么,占经销商总销售额的比例,竞品能销多少。目的是了解在当地市场上,我们的产品和竞品,哪些品种卖得好,哪些卖得不好。(2)能否做到专柜专卖,样品是否按规定摆足、显眼、更换。(3)公司标志、广告宣传资料是否齐全,环境是否整洁、清爽。(4)导购员服务是否规范。(六)核对经销商账物业务员不仅要提高销量,更要提高销售的含金量。降低货款风险,是提高含金量的重要方法。(1)对照经销商铺底额度,核对经销商实际铺底数、抵押物及其数量。(2)书面确认经销商已付款未结算、预付款及应收款数。(3)及时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明确债权债务。(4)定期与经销商共同进行账款物核对,并做到降价时即时点库。(七)检查售后服务及促销政策了解总经销商对二级批发商商、零售商提供服务的情况,看经销商是否按照企业的服务政策和制度为顾客提供服务。对于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促销政策,业务员要了解经销商执行促销政策执行的情况,看有没有问题。(八)收集市场信息(1)了解准确经销商资料。企业的经销商队伍是不断调整的,业务员要了解在当地市场上潜在经销商的资料。当企业调整经销商时,有后备的经销商资源可以使用。(2)通过巡访经销商和其他媒介,调查了解竞争对手的渠道、价格、产品、广告促销办法及市场占有率。(3)了解并落实条幅广告、POP等,组织现场促销。(4)调查经销商资信及其变动情况。(九)建议经销商订货业务员在了解经销商的销售、库存情况的基础上,向经销商介绍产品及销售意图,如公司新的促销方案,回答经销商提出的问题,根据安全库存数,建议经销商订货。(十)经销商沟通经常与经销商沟通,能拉近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很多的问题也能在良好的沟通中圆满解决。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良造成的,业务员和经销商沟通主要传递以下信息。第一,介绍企业信息。让经销商了解企业的情况、最近的动态,向经销商描述公司的发展前景,有助于树立经销商的信心同时让经销商了解企业动态,既可以使经销商发觉新的机会,又可以在经销商心中树立企业形象。第二,介绍销售信息。向经销商介绍公司在某些区域市场上的成功经验,向经销商介绍一些销售经验与促销方法。第三,竞品信息。向经销商介绍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变动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和经销商一起想办法去应对竞品、打击竞品。(十一)经销商工作指导业务员在拜访经销商时,帮助经销商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是双赢的做法。每次在拜访经销商时,不要只坐在经销商办公室里和经销商东拉西扯说闲话,而要到经销商的店面和仓库看看,到市场、批发商和零售终端转转,和经销商手下的人谈谈,然后再回到经销商办公室里和经销商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扩大销量。第一,培训。给经销商业务员和经销商进行相关产品知识、营销技能、经营管理。第二,解决市场问题。多给经销商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服务。业务员应当是经销商问题的解决者和处理者。当经销商遇到问题时,找到业务员时,业务员要帮助经销商解决难题,才会赢得经销商尊重。第四,处理经销商投诉。正确处理经销商投诉,是业务员的基本功。正确处理经销商投诉,提高经销商的满意程度,增加经销商推广产品的积极性。(十二)日常工作在拜访经销商结束后,业务员还要做好以下工作:(1)填写销售报告及拜访经销商记录卡。(2)落实对经销商的承诺。(3)评估销售业绩。对拜访目标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让业务员把重点放到销售成果上,同时提醒自己,多思考改进的方法并且在下一次的拜访中落实这些步骤。小提示:(1)询问自己是否达成拜访目标。如果没有达成,检讨分析为什么。(2)想想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把它们写下来。
制造业中,看似运作良好的生产车间,如果缺乏客观而全面的评估手段,实际上可能并不是在以最好的状态运行,设备和人员存在很大的浪费,无形中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制造业提出了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EquipmentEffectiveness,缩写为OEE)。“稼动率”英文称作activation或utilization,是指设备在所能提供的时间内为创造价值而占用的时间所占的比重,是指一台机器设备可能的生产数量与实际生产数量的比值。OEE=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时间稼动率是衡量设备时间可用率的,性能稼动率是衡量设备表现指数的,良品率是衡量设备生产产品良品率的。时间稼动率公式是:时间稼动率是指设备需要生产的时候,可以用来生产的时间比例。首先定义最大操作时间,指的是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若设备本身为厂内自购,且可完全由厂内自主使用,则最大操作时间一般为日历时间。而负荷时间则为设备可稼动的时间,乃是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SD)损失。停机损失是计划上的停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而稼动时间则是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而停止时间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最大操作时间: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负荷时间: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SD)损失。停机(Shutdown,SD)损失:计划上的停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稼动时间: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目的:减少停止时间!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优化,进行资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时间稼动率无法完全表现设备对生产的贡献程度。例如,相同的设备、相等的稼动时间,可能因效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产能,此类效率降低的损失则称为性能损失。性能稼动率公式如下:性能稼动率是体现设备原来具备的性能可以发挥出多少,是指设备在生产的时候,有效生产的程度。速度稼动率=理论节拍/实际节拍理论节拍:设备原设计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间隔。实际节拍:目前设备实际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间隔。净稼动率与性能稼动率如下:净稼动率=生产数量×实际节拍/稼动时间性能稼动率=速度稼动率×净稼动率性能稼动时间=稼动时间×性能稼动率=稼动时间-性能损失时间其中性能损失包括速度低落的损失与短暂停机的损失。由以上定义可知,若性能稼动率变小,则可判定生产相关设备的效率降低。性能稼动时间表示设备产出产品的时间,但无法表示设备产出良率的好坏,因此用良品率来表示真正能产出良品的有价值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良品率是指投入的数量中良品数量所占的比率。如果追究OEE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计算周期内用于加工的理论时间和负荷时间的百分比。请注意,当展开OEE公式,有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开动时间/负荷时间)×(加工数量×实际加工周期/开动时间)×(理论加工周期/实际加工周期)×(合格产量/加工数量)=(开动时间×加工数量×实际加工周期×理论加工周期×合格产量)/(负荷时间×开动时间×实际加工周期×加工数量)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子,OEE=(理论加工周期×合格产量)/负荷时间=合格产品的理论加工总时间/负荷时间这也就是实际产量与负荷时间内理论产量的比值。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物理世界关于动、静两种状态的感觉,那么,下面一句“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神也”,说白了,就是指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心意识状态。更进一步说,就是指我们精神的当下状态。现在就是当下,我们大家都在当下,当下就是“神也”!比如说我们去参禅打坐,坐在那里观察自己的精神状态,就会发现我们的精神里面,确实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基本上没有断过,它一直是在运动着的,一直不断地生灭。但是呢,我们还会发现,在这个不断生灭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东西,它没有动!什么东西没动?就是你看见、你知道这个念头在不断生灭、不断变化的这个东西,它是没有动的。我们人从出生到现在,在这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当中,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不断地变化,细胞不停地生生灭灭,都不知道转了多少轮回了。如果单从物质肉体的角度讲,我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完全是两个人了,甚至换了数十个、上百个都有可能。从精神内容上来说,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晓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哦,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高中毕业了,大学毕业了,学了很多这样那样五花八门的东西。但是进入社会后,几十年以后回想起来,咦?很多东西都忘完了,都找不到了;不过,又有很多新东西装了进来。这个精神里的东西也都不晓得换了多少遍。总之,从物质的身体到精神的内容看,现在的自己与初生时的自己,早已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自己觉得我还是我?为什么我知道这个是我,而不是别人?那么,这里头肯定就有一个没有动的东西存在。那么,什么东西没有动?就是我们这个精神的主体没动!动的都是内容,变来变去的都是精神的内容。我学了什么,我脑袋里面认识了这个人,忘记了那个人……等等这些,都是内容在不断变化。但是,我们精神的主体,知道今天我们忘了什么东西,知道今天我得了什么东西,知道吃饭睡觉、拉屎撒尿等等一切的这个主体,它根本就没有动过!所以,我们一方面能感觉到动,另一方面又感觉到不动;同时你能感觉到静,又能感觉到不静。你说精神中念头纷纭吧,可知道还有一个不动的在;你说这个是不动的吧,可以一切起心动念都从这里来的。如果我们能当下体会到这种状态,当下就能感觉到什么是“神也”。周敦颐先生这里所提出来的“神”,不是基督教所认为的神、上帝,也不是中国人一向认为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天上的神仙。在这里,它就是指我们精神的本体。这个本体什么?就是佛教所说的真如、佛性,这个东西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的,世上也只有这个如如不动的东西,堪称“神也”。
晚年的梅洛—庞蒂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本体论系统,在这个新的本体论系统中,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隐喻“交叉”(chiasm)以及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隐喻“可逆性”(reversibility)。他利用此“交叉”与“可逆性”去消解胡塞尔尤其是萨特哲学中他人问题之紧张性。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明确宣布相互间的注视是不可能的,总有一方看到另一方的眼睛,这种观点在其“身体”观上亦有充分的折射,他强烈反对“双重感觉”说,“触”与“被触”乃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维度,各自存在于不可沟通的层面上。作为在触的身体乃是为我的身体、乃属非专题的自我意识,属于主体性,而被触的身体属于为他的身体,属于客体性。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一庞蒂就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评,他指出纵然在触之手与被触之手并不能同时存在,但它们并不是全然分离的,而是身体本身的结构特征,身体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里面确实有某种“暧昧性”(ambiguity),在《儿童与他人的关系》中,梅洛一庞蒂对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的眼睛的描述更“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暧昧性:一会儿我觉得是我在看镜中的眼睛,一会儿我又觉得是镜子的眼睛在看我。在《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之中,梅洛一庞蒂用“交叉”描述这种暧昧性,触与被触的非同时性并不是一种“失败”,并不是意味着萨特式的自为与自在的隔绝,而必须被视为典型的正面与反面的“交叉”。“这里既没有什么同一性,也没有什么非同一性,有的只是相互转换着的内与外”。349在《眼与心》中,他援引画家马尔尚(Marchand)的话说:“在森林中,我多次觉得不是我在看森林,有时候,我觉得森林在看我,在对我说话……”350。于是萨特的“注视”便成了“交叉”,在这里“既没有什么自为,也没有什么自在”,有的只是可逆的交叉,每一方都是对方的另一面,他人成了我的一面镜子,我成了他人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注视不再是萨特式的谋杀,而是一种“去中心化”,他将我去中心了,让我从他人那里看我自己,而我的注视则让他从我这里看他自己,固然,我不能源始地拥有他人的体验,但这种不一致性不过是一种“交叉”,就象我的左手与右手的不一致性一样,我与他人乃是相互纠缠、相互交织的,是共属同一存在的。正如在握的手在触与被触之间是可逆的,在我与他人的身体间不也存在着“协同”(synergy)吗?“它们的景观相互交织,它们的行动与它们的热情恰当地相适”,这里,不再凸兀出一个在看的我与一个被看的他,而是“一种匿名的可视性于我们之间”,那么“他人”便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一直困扰着现象学家的他人问题由于内与外、主体与客体、心与身、意识与世界这一框架的摒弃,由于“世界之肉”中的交叉与可逆性而被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