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商超渠道,指的就是连锁性的大中型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包括国际性、全国性或者地区性三种类型,这类渠道都是直接和经销商或者厂家进行合作。这类渠道的特性就是专业化程度很高,因为这些连锁零售商都有着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成熟的运营体系,无论是采购运作还是门店运营都是在一套IT化、数据化、系统化的体系中运行。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零售商掌握了客流量,对上游供应商(包括经销商和厂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总是要求承担回款账期和各种运营费用(如开户费、条码费、陈列费、DM费、促销员工资、新店开张费、节庆费、返利、损耗等),因此要和这些零售商打交道,没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是完全不行的。针对商超渠道运作,需要经销商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还需要相对健全的组织架构,包括业务拓展、终端管理、财务管理等关键职能,而且人员配置也要较为完善,以很好地与零售商的组织体系进行高效对接,在这些管理方面完全是以零售商为主导,如果经销商不能满足要求,要以被罚款作为代价。另外,运作商超渠道对经销商的资金要求也很高,一方面零售商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包括零售商对于供应商的账期(一般都有45~90天),还包括需要协助厂家代垫部分市场费用,如条码费、陈列费、DM费、促销员工资等,而这些代垫费用要得到厂家的核销通常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对经销商资金的占用;另一方面经销商也要付出较大的运营费用,如针对零售商要付出的开户费、促销员工资、新店开张费、节庆费、返利、损耗等费用,还包括自身运作的人员薪资、各项管理费用及市场费用,如果再加上要承担的税收,商超渠道经销商对资金量的需求是惊人的。基于此,运作商超渠道的经销商通常都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而且针对部分运作费用很高的零售商要提高供货价,以此来确保产品经营的毛利率维持在30%~50%(成熟产品毛利率30%以上,新产品毛利率则需40%以上),否则很难承担高昂的资金代价。所以,商超渠道经销商尽管经营毛利较高,但是费用投入也很大,其利润率倒不一定比流通渠道经销商多。
对于这些内容,很多公司在日常销售培训中都会作为重点,但这里要强调的是:你不仅要知道自己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更要知道你的产品和服务到底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如何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第四章详细阐述。另外,“知自己”不仅是知道自己公司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也就是我们的业务边界在哪里,哪些活碰不得、干不了,能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成熟的大客户销售。再来说“技巧”,包括沟通技巧与处事技巧。如果说拥有“知识”的目的是让客户“信任”你,那么拥有这两个“技巧”的主要目的是让客户“喜欢”你。如果我们想拿下大客户,两者缺一不可。举个例子,家里打算装修,如果你是去家具市场买一把椅子,只要这把椅子的质量好、美观、坐着舒服、价格公道,卖这把椅子的老板即使对你爱答不理,你也会把它买下来。如果你是家里装修的时候选择设计师,即使这个设计师非常专业,甚至还拿过不少大奖,但是对你爱答不理,你会选择他吗?估计不会。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椅子带给我们的价值和卖它的老板是可以完全分离的,只要椅子好,才不管是谁卖的,但是“装修设计”这个服务产品不同,它和提供这种服务的设计师密切关联。如果设计师与我们的沟通有问题,我我们才不相信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大客户在选择销售人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他需要和销售人员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个销售人员是甲、乙方沟通的桥梁。如果这个“桥梁”交通堵塞,客户就会选择不合作或者绕过这个“桥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收到客户的投诉:要么别合作,要么你们换一个销售人员对接!这也是销售工作不好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销售人员本身担当的就是两种角色:对外是公司利益的代表,对内是客户利益的代表。如何做好两种角色的平衡,就要求销售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处事技巧。“沟通”技巧包括如何拜访、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演讲、如何谈判等,我们在后续章节会向大家逐一介绍。“处事”技巧在很大的程度上与一个人的天赋、个性和社会经验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销售是天生的,没办法后天培养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大客户销售过程中,由于决策链人员较多、决策周期很长,而且在客户做出决策时,乙方销售人员很少在场,甚至参与决策的人员都没见过这个销售人员。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个人的处事技巧的影响也就大大减弱,反倒是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协同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很多读者认为自己的性格有些内向,不会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或者上不了酒桌,下不了牌桌,认为自己成不了优秀的销售人员,大可不必!当然,这不等于我们否认“处事”技巧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了解更多的销售心理学知识来弥补这一点,这里推荐《影响力》《人性的优点》两本经典书籍。
1.大明其人朋友大明最早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业务经理。   他思维跳跃,性格皮泼,长袖善舞,爱好广泛。除了擅于穿针引线、资源整合、人情世故以外,大明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胡吹海侃、嚎啕大笑,在办公室,大老远的就能听见他朗爽的笑声。对领导,大明察言观色、点头哈腰、态度恳切、极尽殷勤;对客户,大明谈古论今、勾肩搭背、插诨打科、称兄道弟;对同事,大明嬉笑怒骂、手舞足蹈、挤眉弄眼、上串下跳;对下属,大明熙指气使、指挥若定、聛睨一切、头头是道;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在公司都如同花果山的孙猴儿——自在而惬意!后来,大明就跳到另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某项目的总经理,从“明经理”到"明总",提薪升职,凭着72变神通、过人的IQ/EQ,继续在新公司游刃有余、呼风唤雨。随着不惑之年临近,大明看破看透,为避免“4050现象”,决定下海。在跨境商品一片火热、大量商业地产又招商不满的背景之下,他整合了多家跨境商品供应商,通过特许加盟台湾某零售品牌,成功向多家商业地产开发商“品牌输出”,赚取数笔额度不菲的“装补费”。再后来,跨境业务业绩不佳,养人、养店、运营、融资。。。突破、尝试、折腾。。。终于有一天,大明跟我说:兄弟,我已经把公司转了,现在在一家国企里面上班,有空到我办公室泡茶。2.还没跌透!! 周末,朋友约我到他们的“会所”泡茶,交流几个商业地产项目,到了茶室,发现是市中心一套复式楼,楼上楼下加起来将近300平方米,租金逾万元,茶室内,摆满了博古架、古玩、寿山石,茶室隔间是独立的厨房和餐厅;阁楼上是一间间独立的小包厢,有茶室,有麻将房。中午吃饭时,朋友不好意思地说:不好意思啊,这边本来自己请有厨师的,后来饭菜做的一般,工资还不便宜,所以就辞退了,现在只能叫餐上来吃。我笑着说:没关系,朋友圈内,多的是只租一间房,即办公,又泡茶的,类似你们这样楼上楼下的“复式会所”,现阶段已经算非常奢侈的!典型“还没跌透”(玩笑如下跌中的股价,未到谷底),至于厨师,那是奢侈品,何必摆谱呢?友听了我的“还没跌透说”。。。连连称是,“的确,现阶段大家都不再装13了。。。”3.小明找办公室说!!除了大明外,还有一位朋友小明。小明把过往的20几年青春都贡献给大型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前年公司突然宣布裁员,小明虽然工作努力、人缘尚可,但由于“年事已高”——超过40岁,公司本着“多把机会给年轻人”的原则,小(或曰“老”)明还是光荣下岗。。。在历经多家应聘未果、自主开店失败、炒股惨成韭菜、投资分红未果之后,小明终于踏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在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游荡漂泊了一段时间之后,小明终于想起找一些众创空间内的共享办公位进行办公,然而找了一圈发现不是距离远了就是价格高了。小明又开始念叨:要不自己租个地方,然后邀约朋友或其他同类进行分租、合租——推广招募渠道我都(ˇˍˇ)想~好了!直接到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内找年轻人派发合租传单,保准一抓一个准!!    活到40岁,小明总算学聪明了!哈。。。4.拜访大明受大明之邀,我和小明到大明新办公室拜访。在一个高新技术区内的一栋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内,大明正式从一名“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转身成拥有事业编制的“某设计所所长”。没有宋江受招安时弟兄们“招个鸟安”的吐槽。对于大明的选择,我和小明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过程中大明的几个感叹令我印象深刻:感叹1:NMD!老子一个董事长,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才进的所!一进来连个看门的都敢给我小鞋穿,配台电脑办公室还给我七抠八嗦索的!G企,N个毛啊!不过,G企可以兜底啊!之前2个项目搞砸了,公司即不急也不疼,全部兜着!若是民企,早趴下了! 感叹2:茶过三巡,午饭时间,大明带我跟小明到所里的食堂吃饭,内部的员工食堂,汤菜数量有限,但简单干净。大明一边吃一边感叹:几十年没吃单位食堂了,这里的伙食虽然不比外面的馆店会所,但感觉饭菜从来没有这么香,从来没有吃的这么安心过!    感叹3:现在想想,我原来所在的公司TM都是好人,没一个坏人!创业一圈发现,生意场上太多不信因果、毫无底线、为目的不择手段、勤于算计的“坏蛋”了!跟他们继续玩下去,迟早把我玩死!5.后话   唐僧:悟空,带上紧筘咒,从此你就是我东土大唐的人了。从此不管世人、领导、同事、妖怪怎么忽悠你、刺激你、鄙视你、唾骂你、侮辱你、诬陷你、欺负你、打压你、蹂躏你,你都能:面无表情、宠辱不惊、不红不跳、心无挂碍、悉皆承担、看破放下、忍他、让他、随他、顺他吗?大明:C-A-O!(但想想家中花钱上重点学校的老大和新添的老二,内心默默地念了句“阿弥佗佛,善哉善哉”)寂然答到:师父,我愿意。。中年悟空,终于,喜滋滋地戴上紧箍咒。。。6.外一则多年后,老年悟空回想起年轻时在花果山占山为王、大闹天空和弟兄们在那什么山上吃香喝辣、当班主的逍遥日子。还回忆起弟兄们一起划酒猜拳的情景。大明笑了心里想:那TM才是人生啊!!你呢?当悟空“喜滋滋地戴上紧箍咒”的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文:人在坦途(坦途哥)坦途哥,零售老鸟,资本小兵,佛门弟子,撰稿达人,学习热爱份子!历经零售上市公司十四载磨砺,身经多起并购,智顾大量企业,深谙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发展、运营、营销、管控之道。
1.管理例会的目的与时间管理例会一般是一周或一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的参加人员是各部门主管及以上人员,会议的目的是检讨公司管理绩效和管理问题,找到改善重点,同时给予相关部门激励。管理例会召开前,各部门主管写周/月工作总结与计划,如果召开周管理例会,每周一17:30前各部门主管将周工作总结与计划交给行政部,行政部审核后于周二12点前交给总经理审核,总经理周二16:30前交给行政部,行政部立即给例会主持人,每周二18:30——20:30举行周管理例会。月管理例会于每月的8日召开,7日下班前各部门主管要把月工作总结与计划交给行政部。2.管理例会的主要内容●财务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和财务费用目标达成率、库存金额目标达成率、抽查报价单准确率)。(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PMC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生产计划达成率、采购物料达成率、委外交期达成率、员工平均效率、人均产值、损耗率)。(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稽核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各部门执行率)。(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品质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来料合格率、半成品检验合格率、成品检验合格率、质量成本金额、客户投诉次数)。(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仓库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账物一致率、库存周转率)。(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业务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接单金额及目标达成率、下单及时率、成品交货准时率、回款及时率,应收款占销售额比例)。(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工程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资料输出准确率、样品交期及时率、工装及工程资料及时完成率)。(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生产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本部生产计划达成率、本部半成品检验合格率、本部成品检验合格率、本部内部质量成本、本部生产效率、本部人均产值、本部物料损耗率)。(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行政部(1)目标与数据达成情况(人员流失率、招聘及时率、工伤次数、管理费用占销售额比例)。(2)上周工作总结。(3)工作存在的问题。(4)需要的支持。(5)本周工作计划。(6)工作体会。3.管理例会议程(1)主持人宣读会议纪律。(2)部门报告工作。(3)相关部门点评。(4)总经理和副总点评。(5)记录人宣读会议决议。(6)散会。(7)会议报告及会议决议公示,共享给所有管理人员。(8)会议决议跟进。(9)会议结束。【成功案例】五-1管理例会【参见第一篇“成功案例”第14个成功案例】
组织结构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建立信息沟通、权力和职责分工与协作的正式关系。组织解决效率问题,组织的效能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一个是纵向的专业化分工,解决组织的效率问题;另一个是流程,解决工作之间的关联问题。战略决定组织,必须将关键业务和关键职能配置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业务和新事业增长点,应当在组织中有一个明确的负责单位,这些部门是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在相互沟通基础上,达成共识,确立共同的事业目标,并为此做出努力,即共同目标、合作意愿和相互沟通。不同的愿景使命决定不同的战略和业态,决定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组织能力。如图6-16所示。图6-16战略与组织的关系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打造不同的组织能力,采取不同组织形式。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为了保持/提高组织的效率,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必然趋于复杂。但组织结构在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是稳定政策、稳定干部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条件,是提高效率和效果的保证。如图6-17所示。图6-17企业成长中的组织变迁比如某连锁店数量不多时的组织模式如图6-18所示。图6-18某连锁店数量不多时的组织模式大规模连锁店的组织模式,总部重点发育授权、沟通、支持、控制四大职能。如图6-19所示。图6-19某大型连锁店的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