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通过现象学悬搁,而让世界现象得以显现,但“回到生活世界”决不是现象学的终点站。因为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有着种种的生活旨趣、意义积淀、逻辑运作,因此,即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成果毫无兴趣、毫无了解,但先予的东西已是受到传统、文化、科学浸染的东西了。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就由观念化诠释着的了。因此,仅仅靠悬搁并不能使我们完全摆脱自然态度的影响,必须对种种自然态度下造成的意义积淀加以重重剥脱与解构,以真正回到“源始的生活世界”(theoriginallife-world)。这是一个不断“回溯”的过程,在这个回溯过程中,在我们当下体验的世界中早已先存的意义积淀被剥脱,从而直逼其源头——先验主体性。因此,胡塞尔明确将现象学还原(回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先予的世界及其意义积淀回溯至源始的生活世界。第二个阶段是由生活世界回溯至它得以诞生的主观运作即源始的先验主体性的构成生活。  因此。对生活世界的把握必须联系到现象学的方法。生活世界的历史性与文化性特征是就生活世界的先予性而言的,这通过现象学悬搁便可由自然态度的对象极取向转向其相应的显现方式,由原本潜在的非专题视界而转向其专题的描述,而得突现出来。至于生活世界的前对象的知觉经验则是由先予的世界回溯至源始的体验而得以开显出来的。而由源始的生活世界回溯至先验主体性及其结构则是先验还原的最终结果。  只有还原至先验主体性上,诸生活世界的相对性才能找到一个通约的根基。因为,一切意义的积淀最终必溯回至先验主体性的明证体验的范围里,意义即产生于此源始的领域(theprimordialsphere)。  当然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否有这样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否可以如实描述(毕竟任何描述都带有一个描述的理论框架,那么对没有任何理论框架的源始领域的描述又何以可能呢?),现象学界持不同的看法。持相对主义立场的Carr以及Waldenfel都否认在诸相对的生活世界下面有一通约的根基,而Softer与Mohanty则对相对主义的指责予以坚决的反驳。481  实际上,这里牵涉到一个“文化感通”(CulturalEmpathy)的问题,这个问题胡塞尔本人在《笛卡尔沉思》“第五沉思”中一笔带过,未得到深入的探讨。“文化感通”是否只是“个人感通”的一个放大,还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文化感通何以可能,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的。
事实上,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有助于企业抵抗危机的。就象我们喝茅台喝五粮液一样,如果听说喝死了人,首先就会想到的是喝了假酒,而不会想到茅台、五粮液本身有什么问题。但是,假如你的企业的“形象工程”不足以承受某次危机的打击,自己数年、数十年苦心孤诣的经营成果仍然会在瞬间垮塌,要想重塑形象,代价必定沉重。而在某些时候,甚至还会承受无论怎么做似乎都会被人挑出毛病,都挽回不了人心的痛楚。王石及其万科的“捐款门”事件,正是这样的一种情况。·5月21日,穿着万科橙色文化衫的王石出现在了新闻照片中,他摆出了一个存在异议的类似于V的手势。他是到四川绵竹市遵道镇考察并与当地政府商讨城镇的重建方案的,连日来处于舆论风暴中的他也在这里通过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歉意:“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所说的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这段时间,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对广大网友表示歉意!”点评:道歉是必要的,但置身旋涡之中,却需要跟紧环境与时局的步调,更加注意一些细节。纵观王石的此番言行,显然是忽略了一些细节,以至于犯了一迟缓三不当的错误,从而让道歉显得很不诚意甚或别有用心。一迟缓:在一起重大的社会责任事件面前,如果你确定自己的言行不当与时局难符,并确定道歉,就最好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而不是以观望事态发展而定,要不然我们就是在因为放不下自己面子,而拿背后的企业与我们一起去赌博与冒险。而且早点行动通常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在舆论声讨刚刚出现、危害不大的时候行动,可以将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二是可以减免因为一些可供借题发挥事件的演变,致使道歉背景复杂化,从而影响到道歉的效果。按以上标准来看,王石的道歉就来得晚了一些。因为从发表惹祸博文那天之后的一个礼拜内,发生了一些左右道歉效果的事情。首先,公众的声讨进入了一个高潮,这个时候才道歉就可能被当着迫于压力、诚心不够。其次,5月16里,就已经有媒体披露万科可能获得灾后重建第一单的消息,随着王石一行到绵竹市遵道镇的应证,这个时候才道歉,就会被当着是为了拿到重建的单子,是为了商业利益。其三,随着一周惨绝人寰的地震视听的“摧残”和进入国悼日,大地震后的这段时间正是公众们最悲痛的一个时间段,情绪需要宣泄,这个时候才道歉,就相当于赶在了大家的气头上。事实上,王石的道歉也确实不为大家所接受。当时,某门户网站为此还专门做了一个接不接受王石道歉的调查,截止5月21日当天晚上的22点,在31787名参与调查的人中有25523人不接受,占了80.29%。三不当:一是衣服颜色不当,在举国哀悼、全民素衣的国悼日期间,万科董事长偕同其员工竟然穿着鲜艳的橙色广告衫,难免就会被当着对逝者的不敬、对公众的公然挑战;二是V手势不当,是不是歉道了以为就完事了,重建单子拿到了可以庆祝了?许多人产生这种认识是比较正常的反应;三是重建方案局限遵道城镇不当。遵道镇是个特别适合开发旅游地产和别墅项目的地方,如果公众能够在希望小学、援助农民重建家园等领域看到万科“大爱”的身影,而不仅是“小爱”着遵道城镇这块“宝地”,大家就不会仅仅想到万科是来战略公关和战略拿地的。可以看出,以上所述都和细节相关。实际上,危机公关、重塑声誉的成功,正是来自于细节。谋定而后动,细节决定成败。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应该紧记的一句话。而对处在敏感时期的王石及其万科而言,大家都在听其言、观其行,对其举动特别在意,也不能拿“鸡蛋里挑骨头”来一言蔽之。
箩筐式的文化定义是从英国著名文化学者泰勒(E.B.Taylor)开始的。他于1871年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文化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全部能力与习惯”,“文化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个“复杂丛结”包罗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泰勒开启了“文化是……的全部、文化是……的全体、文化是……的总和”定义模式的先河,后来很多学者,包括《不列颠百科全书》都受此影响。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受到泰勒式文化定义的影响,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文化论》中这样解释文化:“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实包容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在另一著作中,马林诺夫斯基则更明确地指出:“文化是由部分自治(autonomous)和部分协调(coordinated)的制序(institutions)所构成的整合体”。这种箩筐式的文化定义在1949年被发展到了极致。另一位人类学家ClydeKluckhohn在1949年出版的《人之镜》一书中曾对宽泛的文化所包括的范围做了以下全面罗列:(1)“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2)“个人从他的群体中获得的社会遗产”;(3)“思维、感觉和信仰方式”;(4)“来源于行为的抽象”;(5)“人类学家关于一个人类群体的真正行为方式的理论”;(6)“集中的知识库”;(7)“对多发问题的一套标准化的适应方式”;(8)“习得行为”;(9)“调节和规范行为的机制”;(10)“适应外部环境和其他人的一套技能”;(11)“历史的沉淀”。《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未能免俗,它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及其他有关成分。定义本身是要对一种东西或对象画一个边界,使之与其他东西或对象区分开来,可是我们的文化大师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做区分,反而想把所有他过去无法定义的东西都装在文化的箩筐里,宽泛到如此程度,定义还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