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人们的关注,展示自己的美丽。同样,企业要将自己的产品营销出去,也要展示出产品最优质的一面,无可替代的一面。春发为了将自己的香精香料提供给最需要客户,特地做了相关的营销方案设计。(1)方案的撰写根据客户拜访了解到的客户信息及客户基本需求,开始设计营销方案。营销方案由市场部主导完成,春发公司实力、背景介绍、客户服务及客户市场分析等由市场部人员撰写,春发产品介绍及技术应用等由技服(研发)工程师撰写,如表7-4所示。 表7-4营销方案的撰写分工表部 门撰写的主要内容市场部主导撰写春发公司背景,包括公司成立时间、经营实力、客户服务、公司研发及技术实力等现有标杆客户介绍客户产品与市场分析技术人员主导撰写春发产品介绍,包括产品的风味、形态、功能、应用、质量、性能等市场部及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春发产品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包括春发产品如何与客户产品衔接、技术参数、产生的效果及市场前景等 营销方案撰写完成后,由项目小组开会讨论,项目小组对方案达成共识后选定方案演示人,一般情况“1+X”、“2+X”模式由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演示方案,“3+X”模式由销售部经理与技术人员演示方案。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方案,符合出品质量标准,才能最终向客户展示。(2)方案演示通过方案演示来进行技术交流,并达到以下基本目的:a.结合客户的需求,将春发的产品方案、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向客户进行讲解;b.为客户提供咸味香精相关专业性的基础知识,提高客户对产品、方案的认知;c.利用比较正式的演示方式全方位展示自我、公司、技术、产品、方案及服务;d. 充满魅力的成功演示会,会大大提高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加速销售流程推进;e.演示过程也是激励客户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有利于客户加深对我们的印象;f.演示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解答,能促使客户深入了解项目的价值,积极地推进内部的采购流程。(3)样品试用跟进与需求确认良好的方案展示,只是成功的开始,产品到底好不好,只有用了以后才知道,春发会根据客户的要求,精心定制化送予相关样品供客户试用,并在客户试用期间,项目小组和客户始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对样品的试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进,而春发研发(技服)工程师应也与客户产品试用工程师保持直接沟通,这样既可以有技术地的交流,也便于异常情况地处理,根据与客户的关系程度,甚至可以要求到客户方与客户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样品的试用。通过客户对样品的试用,最终能明确客户的真正需求。(4)商务谈判及合同的签订当春发的样品符合客户的需求,且性价比也是最高的时候。接下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商务谈判及合同的签订,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水到渠成,毫不费力的样子,但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于前期的精心应对与日夜坚持。方法正确了,回报是迟早的事,在全面导入项目营销的情况下,经过春发无数业务人员的努力,从2012年以来,春发的经营业绩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将工业客户做到了有增无减,而且在消费品客户方面也做到了稳步推进,迅速奠定了其在咸味香精行业的龙头企业地位。
企业往往面临新干部、老干部的融合、使用问题,新老干部的配合、协作如果解决不好,成为组织内的一个大问题,就会造成组织割裂。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前陪着老板创业和公司发展起来的老干部,其实也是公司宝贵的资产,他们对公司有感情、忠诚,但是能力、经验可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所需;而新干部则是在能力、经验上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改变,符合企业新阶段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善于利用新来者的冲力优势,甚至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去渡过一些难关。同时,要善于利用老干部的内部网络与资源,梳理问题,疏导复杂关系。如果新老干部能够合作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组织推力与作用,产生作用倍增的效果;如果新老干部不合作、冲突甚至明争暗斗,对组织的损害也是加倍放大的。两者是否能合作,有些时候是看格局与胸怀,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看双方的个性、风格是否匹配,这个匹配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新老干部能否合作的密码,匹配对了,就会对组织有正面作用,否则就会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我们在招聘一名干部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新干部的知识、能力、经验,或者新干部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却很少关注和考察他和未来的上司、下属之间的匹配度,尤其是个性、风格的匹配度。这是外部招聘干部的核心风险之一,这项工作没有处理好,将会为未来埋下很大的风险。而在新老干部的交替,处理好新老干部之间关系方面,我们党的经验非常值得企业学习。在干部管理领域,党组织其实是做得最好的。习近平曾说:“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对习近平而言,老干部意味着他们在缔造新中国、捍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进程中建立的历史功劳。2011年,他在出席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说:“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在河北正定时,习近平在重大事项决策前总要把老干部代表请来征求意见。节假日他还常常去老干部家中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这种作风延续多年,直到他担任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起草组还专门当面听取老同志的意见。而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在1984年12月7日的第四版,题目就是《中青年干部要“尊老”》。这篇评论分析了当时机构改革一大批老干部主动退居二三线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新老干部合作和交替的问题。他所提出的“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大力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和“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四大方面,现在看来仍非常有价值。习近平在文中指出:在我们干部队伍内部,实现新老交替不是个人或对立集团之间的权力转移,不是什么权势之争,而是为着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事业。因此,新老干部的交接班必须是既合作又交替。这里,“尊老”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交替的基础。这篇文章具有鲜明的“习式风格”,引用了很多古诗词,比如郑板桥的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建议一: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仅把事做正确。对大部分管理者来说,想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就及格了,因为一件正确的事情即使你只做对了60%~70%,你也会得到六七成的整体结果。建议二:抓大放小,从大到小。建议三:抓上放下,从上到下。建议四:向上沟通,向下沟通。一个老板给我诉苦:公司里一个部门业务看上去很不错,大家一致认为市场潜力很大,部门负责人和下属也都很投入,几乎天天都加班。但几个月过去了,业绩却没有进展。更可怕的是,部门负责人开始悲观失望起来,开始怀疑公司对市场的判断力,怀疑自己做事的能力,怀疑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问题通常不是外部原因造成的,问题很可能出现在这个部门负责人对自己及部门工作的错误排序上。我猜测这个部门的负责人自己在做大量细节的工作,同时也在指挥下属做更多的更细节的事情,但这个业务真正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却没有人管理。老板回去和部门负责人开了一个会,让部门负责人罗列自己正在做的以及他布置下去的工作。结果他发现这个人和他的下属都在做很多流程优化的细节工作,而部门内的大事如产品改造,新客户营销方案的设计,重要岗位人员配备却没有人过问。更糟糕的是,部门负责人认为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部门的大事,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比他做的事情更大的事情。这是一个典型情况,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岗位上很久,却没有学到管理的一个真谛其实是在正确的工作排序上。排序对了,事半功倍;排序错了,事倍功半,就像上面例子中那个部门负责人那样。在这里把我给易中公司管理者的4个排序建议与你分享,也许能帮你理清你的管理思路。建议一: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仅把事做正确。这条原则应该是我们管理排序的终极原则。我们首先要dotherightthing,做正确的事。其次才是dotherightthingright,即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如果我们特别聪明,我们也许能够dotherightthingrightatfirsttime,即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但这绝对不应是我们做事的标准。对大部分管理者来说,想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就及格了,因为一件正确的事情即使只做对了60~70%,你也会得到六七成的整体结果。但不重要的事情即使你做对了120%,它的整体效果也不会有10%。请在做一件事情前问自己:这真的是值得做的事情吗?建议二:抓大放小,从大到小。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你管理范围内的大事情才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大事情?是你部门的大业绩,大人物,大岗位,大产品,大客户,大活动。你通常可以通过算账来确定事情的大小。抓大放小意味着,如果你有1000万的机会,就不要理会单个10万的生意,除非这是一个可以批量复制的事情。从大到小意味着,只有你的1000万的事情搞定了,你才去考虑100万的事情。请在做一件事情前问自己:这个事情到底有多大,值多少钱?建议三:抓上放下,从上到下。什么是大事情?上层建筑的事情是大事情。一个部门从上到下,有最重要的方向的问题(即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做),组织结构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合理地分配给多人处理),人员的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并且放到合适位置上),流程的问题(如何做才有效率),执行的问题。不考虑清楚上面的事情就做下面的事情,不从上到下梳理,管理必然是无效的。因为方向错了,一切都错。反之,方向对了,下面的事情即使不到位,你还有机会调整。再者,方向的问题解决了,就应该解决下一层的问题,以此类推。请在做一件事前问自己:这个事情上层的决定做了吗,做对了吗?建议四: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如何才能保证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大事情,上面的事情?第一是向上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方向和公司一致。你的上司比你更了解大局,更富有判断事情大小的能力。和他们沟通是让你不犯排序错误最简单有效的做法。第二是向下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只有这样,你的排序才能得到理解和落实。请在做一件事之前问自己:我的下级和我想法一致吗?宋博士用人微博:◎(转发)面对机会,大部分管理者分身乏术,而人数众多的员工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其实作为管理者,要教给下属一种方法或者方式,而不是代替下属解决问题!◎企业如果不能获取利润,就不能向与它有关系的主体支付报酬;更重要的是,它不能为公众继续提供好的服务,从而也就失去了价值。——亨利·福特
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实施合伙制,与员工建立互利共赢的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在人力资源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尊重员工权益。通过营造负责任、可持续的价值链,促进企业财富在生产、服务环节的合理流动与公平分配,实现企业平台、阿米巴组织和员工的价值共创与共享,使人人成为经营者,每个人都全力经营,企业平台就会持续发展。劳资合酬,什么意思呢?作为老板,在公司或阿米巴承担经营者的工作,就可以享受工资待遇。作为合伙人,不管出不出资,有股份,就可以作为股东按出资比例享受红利。实施合伙制的好处就是能够“劳资合酬”。因此,企业老板可以考虑把自己的员工“拉入伙”,培养一种“高参与度”的企业文化,让充满热情并愿意为公司奉献的员工加入进来,同时提高透明度,与员工一起参与公司的重要决策。为了让员工保持热情,企业需要启动员工持股计划。当员工成为合伙人、股东,这些未来的企业共同所有人会积极参与工作,充满激情,也要承担责任。因为他们会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翁。他们不仅能在工作中保持身心愉快,还能时常为公司提供新想法、新创意,整个公司也因此变得欣欣向荣。为了更好地实现“劳资合酬”,需要签订合伙协议,具合伙协议有开放性,不受出资比例的束缚,便于投资人和经营者自主、理性设计既能合理体现投资人的货币资本价值,又能合理体现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是投资人和经营者各得其所的分配和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