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对个人的价值与潜在风险AI对个人工作的助力已十分显著,尤其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AI能快速完成信息总结、内容提炼、框架填充等工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搭建好核心观点与框架后,AI可快速生成完整文章或方案,节省大量机械性写作时间,这是个人必须积极拥抱的技术红利。但AI的底层逻辑基于“概率推算”,其核心是对海量信息的识别与复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垃圾进,垃圾出”的问题,互联网上的错误信息、片面观点可能被AI学习并放大,导致其输出内容存在偏差;二是AI缺乏对信息正确性的判断力,在专业领域中,往往会出现“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结论——在擅长的领域与AI沟通时,容易发现其“胡说八道”,而在不擅长的领域,却难以辨别其信息的真伪。这意味着,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信息辨别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以往学习只需专注于知识吸收,而现在,首要任务是判断信息的正确性,这对个人的逻辑思维、专业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二)AI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影响当前AI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仍需保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数据基础相对薄弱,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不足,难以支撑AI进行精准决策;二是AI的信息辨识能力尚未成熟,基于现有模型,难以应对企业管理中复杂的人性、风险、伦理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AI若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对企业管理产生颠覆性影响:一是组织架构的重构。大规模企业的管理核心是通过规则让员工做正确的事,若AI能高效完成决策与执行,企业对人力的需求将大幅减少,组织架构可能向扁平化、精简型转变。二是业务流程的淡化。流程的核心是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规则与协作逻辑,而AI若能直接基于目标完成任务,传统的流程节点将被打破,无需通过流程约束即可实现高效运转。三是绩效体系的变革。绩效的核心是激励员工达成目标,若AI承担了大部分执行工作,对人的绩效牵引将失去意义,企业激励逻辑需彻底重构。这种颠覆性让AI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恐惧感”——当AI能够自我优化、自我维修时,人类在企业中的核心价值将面临挑战,这也是当前对AI保持谨慎的重要原因。
汪平安华夏基石高级项目经理,资深咨询师管理学硕士教育背景,多年集团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工作经验,专注于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善于通过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组织管理、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从“关系”这个视角出发,研究和思考企业文化如何理顺各种关系、重构各种关系,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着力点。华夏观点STANDPOINTINSIGHT汪平安华夏基石高级项目经理,资深咨询师管理学硕士教育背景,多年集团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工作经验,专注于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善于通过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组织管理、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59必须清楚地回答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老板如何看待员工、看待他们的价值,是企业文化必须首要回答的问题,也必须体现在企业文化之中,这直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指导哲学和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一般来说要有效融合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文化,而不是将老板的个人文化强加给员工群体,尤其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老板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和领导风格与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总体风格要匹配起来,这两个群体的关系如果不能通过企业文化有效进行融合,企业往往很难顺畅的运行。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各部门、各工作单元之间的横向关系的协调的重要纽带。“无论我们做什么,特别是难以跨越不同分公司、不同职能部门或者不同地区的横向界限”(见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第4页),实践中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最难协调,通过制度流程等都很难过“人”这道关,人的天然的自主倾向、利益的部门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部门之间的壁垒,无疑降低了组织整体的运行效率。这就需要企业文化作为润滑剂,潜移默化的改变部门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行事风格,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有效调适和畅通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企业文化应服务于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上下级之间纵向关系的协调。组织无论如何设计也难免上下层级关系的存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组织都是按照直线职能制模式进行设计,通过纵向指挥链对下属单位进行指挥和控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通常情况下我们是通过构建相应的制度、流程及机制,通过明晰权责关系对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管控,但往往结果不如人意。第四,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调适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如何通过“梳理企业中正式组织职能产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和应用非正式组织中人际关系”,创建和完善符合公司主流组织文化和非主流员工文化的,多元并包的文化价值体系,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课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协调外部关系不可或缺的“手段”从企业外部相关者来看,企业文化是协CHINASTONE从“关系”角度建设企业文化60INSIGHT调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合作者、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不可或缺的方式或“手段”。企业文化对外的功能就是通过与外部相关主体一系列关系的互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从而最终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第一,企业文化应该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确立企业经营哲学,明确企业对消费者的价值理念,如果缺乏相应的哲学指导,企业就失去了方向,就难以持久稳定地创造客户和服务于消费者,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充满了权宜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内确立和践行企业经营哲学和服务消费者的价值理念,对外才能为客户提供持久、稳定和符合客户价值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展现、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第二,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供应商的成本、质量直接传递到价值终端,直接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质量,他们是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有效支撑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站在这层关系上审视和梳理企业文化中相关经营哲学、合作者价值理念以及相关制度,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三,企业文化应利于企业和政府、社区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如何处理与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关系,如何处理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事关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取向,是企业文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企业总是具体地处于一个社区环境里,如何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居民和社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事关企业对外形象,同时也反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价值选择。完善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与政府、社区之间平衡关系的作用,是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三、企业文化应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阀从企业经营管理功能来讲,企业文化对于协调稳定与变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处理好稳定和变革的关系,是企业文化需要承载的重要使命。华夏观点STANDPOINT企业的相对稳定是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但为了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破解企业自身的问题,企业需要不断变革,企业就是在稳定和变革相互交替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如何在企业的稳定运行中,始终保持有持续变革的冲动,积极进取、自我变革、永葆激情,不至于把制度流程僵化成为教条;同时在变革的过程中,能遵循企业的流程标准和制度,理性的经营管理,保持企业相对的稳定,也就是黄卫伟老师所说的如何好处理好野性与理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内部的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管理的核心命题是要解决效率问题,追求效率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然而实践中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往往是最为重要的——过分讲求效率而不能兼顾公平,企业内部的组织氛围往往会失去平衡。如何在有效解决好效率问题的前提下,实现效率和兼顾公平,往往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当然。这里的公平不是指“劫富济贫”,而是指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层面、不同方面的人的差异性和不同的需求的问题,做到制度公平、起点公平、程序公平等。可见,充分认识各种关系,从而揭示各种关系、理顺各种关系、重构各种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