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关系到13多亿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三年来,医药改革的举措应接不暇,其改革的速度之快和力度之大令人惊叹。身处改革风暴的医药企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医药企业在解读与应对政策时,一定要了解国家推动制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后意图,并掌握药品监管改革的思路和重点,这对医药企业的战略抉择和路径设计尤为重要。因此,本章对医药改革的八大热点政策进行深入剖析,为企业把脉政策新趋势、寻找政策新机遇、抓住政策新红利。(1)“三医联动”改革。“三医联动”改革是新医改的核心策略,医药企业抓住了“三医联动”改革的核心,就是抓住了中国医改的魂,把握了改革方向的关键脉络。(2)两办“创新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创新文件”,是指导我国药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鼓励创新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医药企业应对政策风暴的“红宝书”。读懂了“红宝书”,就明白了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危机和机遇是一对孪生兄弟,危机让市场富有变化,而变化正是企业实现增长的机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打击了一片企业,也鼓励了一片企业。在仿制药的冬天里,企业该如何逆境增长?(4)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自国务院44号文发布以来,改革的大刀首先挥向药品的审评审批,新的药审改革带来了新的政策红利,也催生了新的发展模式,企业该如何抓住药审改革的风口?(5)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可以说是近年来反响最大、呼声最高的一项医药政策改革,那么这项制度的魅力到底在哪儿?带给企业发展哪些新思路?(6)药品注册制度改革。药品注册是产品市场准入的第一道门槛,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下,医药企业的经营思维、研发思维和发展思维需要做出哪些调整与转变?(7)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堪称“最烧脑”的政策,支付标准确立了全新的医保支付游戏规则,杀价风暴正在来临,留给医药企业的时间不多了,医药企业该如何应对,破解之道又是什么?(8)两票制+营改增。两票制和营改增的两剂猛药让医药流通彻底变了天,药品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未来究竟路在何方?
那些主张老子的道是本体论意思的人,从第一章的“形而上”玄思里出来,碰到“形而下”的第二章,会难以自圆其说、碰得头破血流。这一章的意思太清楚:没有任何玄妙的万物本源、宇宙真理、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抽象哲学味道,而是热腾腾、充满烟火味的人间之道,是老子对天下(人)与圣人的规劝。老子对天下人是这样说的:你们不要自己喜欢什么,就众口一词,认为这个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们这样,这个本来是让人喜欢的事物,也可能变得不让人喜欢,甚至令人厌恶。你们不要感觉到一种美好,就认为这种美好就会永远不变;如果你们这样认为,那个本来是美好的事物,可能就不再美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对立面,就是太极图里的阴阳,盛阴里有微弱的阳,盛阳里有微弱的阴,这样阴阳相生相济,才是事物的常态,而不是动不动就一边倒,拥有的时候,看不到有失去的一天,或者没有的时候,看不到未来会拥有;容易的时候,以为不会出现困难,或者困难的时候就悲观放弃,以为不会有顺利的时候。诸如此类地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对立、相反的另一面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世事的常态,老子举了六个对立的例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最后加了一句“恒也”,是个明确的肯定判断。因之,称老子是中国朴素“辩证法”哲学(对立统一、互相转化、运动互动)的思想鼻祖,是没有问题的。老子认为天下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认识的片面化、偏执化、固定化(僵化)。如道篇第一章阐释的“一切皆可变”,第二章是将事物的运动特点归结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其对立面属性: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阐释了这些“恒也”的道理后,老子立即落地到关注点——“圣人”的境界,或理想境界是什么:处理天下之事,要以不妄为、不多为做为宗旨,教化天下之人要少用语言、多用行为;让万物繁盛、生活兴旺,不要到处宣布事物的开始,而是让事情在自然而然中发生;生养万物,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万物的主人,是万物的占有者;为天下操心、辛劳运作,不要认为自己就有了资本,或者有了要价的理由、要挟他人的本钱;把事情做成了,事情的好处不要据为己有。能做到一番辛苦之后,也不贪占最后成果,天下人对圣人的拥戴才不会失去。老子道篇第二章,开宗明义阐明老子思想的最高追求,也是道所应该达到的境界:圣人的玄德之境。老子开出的是整治时弊世病的“药方”:处无为之事,就是指现实里的君主们都在处“有为”之事。哪些是有为之事?频繁祭祀,消耗财富;大兴宫室、讲究美食歌舞,宴饮聚会,为一时之乐,不顾民生疾苦;朝聘巡视,仪仗接待,耗费积蓄;征伐战争,更是劳民伤财。这些都是“无为之事”的对立面。行不言之教,就是因为君主们都在以繁文细法教训、恐吓、威胁民众,诸如周礼那一套繁复的仪式,包括孔丘等以“其人与骨皆朽”的所谓经典(“繙十二经以说”)来传授教学,无非是为了自己获得教授(大者国师,小者幕僚)的地位与收益。这种引经据典的烦琐教育,是失去了道、德,甚至上仁、上义、上礼都做不到,才不得不去喋喋不休,恨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这就像敲锣打鼓寻找逃跑的人,敲的越响,逃跑的人跑得越远,是在让人的本性更加混乱: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噫夫子乱人之性也(《庄子·天道》)。老子反对这种教育,认为是没有找到病症的根源,是以果治果,而不是以因治果。
学习力(LearningAbility)是每个人需终生具备的能力。葆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索,对知识的“舒适区”能够自主自发地向外扩展,永远对认知之外的一切事物充满渴求,是尤其可贵并将受益一生的能力。面试官可采用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告诉我,你最近在看什么书?都给了你什么启发?”“你在实习或工作期间,有没有学习一些与本岗位不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都是什么方面的知识,能否与我分享一下?”“你认为哪些知识和能力是你求职的工作必须具备的?你都做了哪些准备?两年之内还有其他方面的学习计划吗?”通常,我们可以从回答中听到三种结果,如图2-2所示。图2-2学习力分类图(一)规划进攻型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很清晰的认知,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有的会在毕业之前或实习期间,按计划考完本专业的资格证书,如金融学专业会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财会专业会考取会计上岗证、注册会计师等。还有的会主动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习维度,如人力资源专业的应届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等。(二)循规蹈矩型有些应届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需要,会在毕业前按部就班的考取相关上岗资格证书。但是,对于今后工作中是否还需要其他知识较为漠然,对自身专业所匹配的行业态势与市场发展也没有太多关注,而是以找到工作为目的,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没有自发的学习动力。此类应届生多安于现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与未雨绸缪的预知。他们更适合那些处于稳定期与成熟期的企业,以及体制内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三)特长社交型此类应届生擅长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人际社交活动,激情满满,劲头十足。一个特长社交型的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也是校内各种社团组织与活动的积极分子,投入不少精力与时间,喜欢崭露头角,享受聚光灯下的照耀。比如参加学校的某社团或学生会,参加各类比赛或运动会等。他们一般情商较高,会利用自己的特长结交人脉,打出一片自己的人际圈。综上,针对三类不同的学习力:规划进攻型、循规蹈矩型与特长社交型,企业在招聘时,可结合不同岗位需要的学习力程度,分别做选择。对应届生学习力的招聘建议是:重用规划进攻型,培养特长社交型,使用循规蹈矩型。
经济学阐微:本文提到的粮食统购政策(这里只针对富人),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实行。不过军队屯田政策却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粮食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实施的。据统计,1952年7月至1953年6月粮食年度内,粮食缺口达40亿斤。1953年赶上小麦受灾,减产70亿斤,农民惜售,私商又在市场上大量收购粮食,抬高粮价,一般高出牌价20%~30%,这严重影响了刚刚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时加强了中共高层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决心。统购统销政策后来延伸到植物油、棉花等产品,该制度一直持续到1985年。历史告诉我们,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对于工业化所需资本的积累是重要的,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没有经历西方血腥的殖民化和野蛮的奴隶制阶段。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崇弟、蒋弟,丁、惠之功世,吾岁罔,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去。菹菜、咸卤、斥泽、山间㙗𡔁不为用之壤,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去一。列稼缘封十五里之原,强耕而自以为落,其民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为之有道乎?”管子对曰:“唯籍于号令为可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于对曰:“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十钟之家不行,百钟之家不行,千钟之家不行。行者不能百之一,千之十,而囷窌之数皆见于上矣。君案囷窌之数,令之曰:‘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君直币之轻重以决其数,使无券契之责,则积藏囷窌之粟皆归于君矣。故九州无敌,竟上无患。”令曰:“罢兵归农,无所用之。”管子曰:“天下有兵,则积藏之粟足以备其粮;天下无兵,则以赐贫甿,若此则菹菜、咸卤、斥泽、山间㙗𡔁之壤无不发草。此之谓籍于号令。”译文:桓公问管仲说:“祟、蒋、丁、惠等四家功臣的后裔,我全年从他们那里不能征收一斗一升的租税,这项收入要除掉。荒草地、盐碱地、盐碱水泽及高低不平的山地,我也不能征收到一斗一升,这项收入又要除掉。庄稼布满在边境十五里的平原上,但这是一些人强行耕种而自建的村落,对他们我也不能征收到一斗一升。就是说,我的国家五分收入还不能掌握二分,简直是有万乘之国的名,而没有千乘之国的实。以这样的条件同天子并驾齐驱,同诸侯争夺地位,有什么办法吗?”管仲回答:“只有在号令上想办法才行。”桓公说:“怎么办?”管仲回答:“请下令派遣军队去边疆屯田务农,但规定家存十钟粮食的可以不去,家存百钟粮食的可以不去,家存千钟的更可以不去。这样,去的人不会有百分之一,而各家的存粮数字则全部被国家知道了。君上再根据各家的数字发令说:‘朝廷困难财用不足,要按照平价向你们征购粮食。你们要按照粮仓的数字全部售出。’然后,君上按照所值货币的多少来算清钱数付款,使国家不再拖欠购粮单据上的债务。这就使各家粮仓积藏的存粮全部归于国君了。这样,就可以做到九州无敌,国境安全无患。”桓公说:“罢兵归农,这些粮食岂不没有用处了吗?”管仲说:“一旦天下发生战争,则储备的粮食可以作为军粮;天下无事,则用来帮助贫困农民生产,这样,荒草地、盐碱地、盐碱水泽,以及高低不平的山地就没有不开辟耕种的了。这些做法叫作在号令上谋取国家收入。”古今案例分析:中国古典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就是,前者强调国家重要商品的储备,然后通过商品的“敛散”控制市场,取得财政收入。《管子》的作者认为,粮食是最基本的商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充当实物货币,也能根据实际需要“以谷准币”或“以币准谷”,就是按时价将货币折成谷,或将谷折成货币。笔者注意到,在我的河北老家,现在当地政府仍然用“以币准谷”的方法同农民签订土地转让使用合同。合同规定,按市场时价,每年每亩地补偿农民相当于多少斤玉米的钱数。置屯之谋实际上是以边疆屯田的借口,获得农民的实际存粮数,再平价收购这些粮食。《管子·巨乘马第六十八》有一则“虞国策乘马之数”,与置屯之谋相似,更高明的是政府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粮食的统购。春季放贷给农民,秋天再按时价将贷款钱数折合成粮食要农民偿还,然后再以粮食为实物货币,购买国家需要的其他商品。在商品的“敛散”过程中,取得惊人的财政收入,同时抑制商人利润,防止有产阶级过度膨胀。当代,国家控制粮食变得越来越重要,基本原因是世界粮食市场是由资本控制的,这四家大粮食跨国企业简称“ABCD”,他们是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粮商控制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决定着世界食品的价格。它们除了利润之外没有太多的社会道德责任,这里仅以ADM公司为例:二十世纪初,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里市(Minneapolis)的阿切尔(GeorgeArcher)和丹尼尔(JohnDaniels)两人从事亚麻子油的压榨工业,后来又并购了米德兰亚麻子产物公司(MidlandLinseedProductsCompany),因此就产生了今天声名显赫的ADM。之后,产业扩大到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及营养品工业等。后又把基因工程用于农产品的生产,但直到前些年迫于公众压力,才公开它的基因产品业。今天的ADM是个巨大的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旗下共有约两百七十家制造工厂,分布世界各地。除此之外,它还进入了农粮储备、运输交通等行业;ADM也是世界第一大的活化燃油乙醇生产者,将大量谷物投入了乙醇生产,加剧了2007年以来世界粮价的暴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从2007年夏天到2008年4月上旬,全球粮食价格涨了40%,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40年来第一次发布了粮食短缺的警报。非洲的毛里塔里亚、中美洲的海地和墨西哥、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都因粮食涨价而发生了暴乱。民以食为天,“天”不能为资本所控制,粮食市场只能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控制——这是置屯之谋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IPD自1998年登陆国内,至今已经20个年头。与很多流行一时的管理概念或模式不同,IPD没有华丽的外表,也缺乏哗众取宠的噱头,但正默默地改变着国内企业的研发管理现状。华为公司是第一家引进和实施IPD,也是受益最大的国内企业。在1999年初IPD项目的启动会议上,咨询方IBM的项目经理说:“IPD将优化华为公司的整体运作!”当时华为人将信将疑,但几年下来,IPD确实帮助华为建立了世界级的研发管理体系,并优化了华为公司的整体运行。除了华为以外,中兴(SZ000063)、方太、许继电气(SZ000400)、金发科技(SH600143)、英威腾(SZ002334)、汇川技术(SZ300124)、金卡智能(SZ300349)、良信电器(SZ002706)等国内企业都实施了完整的IPD解决方案,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咨询公司帮助下实施的,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方太公司2002年引入IPD,截止2004年11月30日,方太同时在线产品开发项目为43个,2003年同期不到15个,而研发人员增加不到20%。2004年项目按时完成率为80%,平均研发周期比2003年缩短了近50%。方太的实践显示了IPD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由2002年几个亿的年收入到2017年上百亿年收入,并且,2017年开发出的水槽洗碗机原创发明获得国家轻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我在国内推广IPD的过程中,一些人士经常质疑IPD的适用性,以为IPD只适用于象IBM、华为这种大企业。其实不然!IPD是总结了新产品开发各方面的优秀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是业界最佳产品开发方法的集合。所以,IPD思想和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且它具有集成性和系统性的优势。中小型企业在引入IPD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模块实施,如新产品开发流程,不管企业大小,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总是要做新产品开发。当然,IPD也不是万能的唯一的研发管理系统。研发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IPD也是研发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模式之一,如门径管理系统(SGS,Stage-GateSystem)、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等。我认为,企业在追求研发管理进步的进程中,采用什么样名字的研发管理模式并不重要,因为核心思想与核心方法没有区别,关键在于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落地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