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完全要看你怎么看待交易而定,讽刺的是交易可能像你偶尔体验到的情形一样,十分有趣并十分轻松。但是要长期体验这种特性,却要看你的观点、信念、态度或心态而定。你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名词,所有名词指的都是同一件事,即胜利和长期获利与快乐、有趣和满足一样都是一种心态。你的心态是信念和态度的副产品,没有正确的信念和态度,你还是可以设法创造长期获利。但是结果和不快乐却想变得快乐一样,不会有任何差别。你不快乐时,想突然变得快乐可能很难。这种情形当然可能突然变化,使你感到快乐。不过这时你的心态是外在状况变化的结果,不是内在态度变化的结果。如果你快乐与否要由外在条件和情势决定(你才能总是乐在其中),那么你非常不可能长期感到快乐。然而你可以靠着培养有趣的态度,大大提高快乐的可能性。说得更明白一点,你可以努力中和妨碍你寻找乐趣或乐在其中的信念与态度,能够创造长期成就的交易者就是这样做。要创造长期成就,你不能依赖市场;同样要长期体验到快乐,你也不能依赖外在世界。真正快乐的人不必做什么事情就会快乐,他们原本就是快乐的人。交易者能够创造持续获利,其实是持续并自然地表现本性。他们不必设法维持持续性,他们本身就具有持续性。这种说法似乎很抽象,但是了解这种区别很重要。持续一贯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东西,因为努力本身会从心智上否定你的意愿。促使你脱离机会流程,使你比较不可能获利,比较可能亏损。最高明的交易都是不费工夫的轻松交易,你不必努力把交易变得比较轻松。交易本身就很轻松,其中没有努力奋斗。你正确看出你需要看出的事情,根据你看到的东西采取行动。你与当时的时机合而为一,与机会流程中的这一环节而为一。你配合流程时不必努力,因为你可以随心所欲。利用你所知道的所有市场知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你,或妨碍你了解市场信息。你的行动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因为其中没有抗拒或奋斗。另外,如果要努力,那就表示其中有某种程度的抗拒或阻力;否则的话,你应该去做就行了,而不必努力尝试。这点也显示你努力想从市场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思考方式看起来很自然,其中却有很多问题。最高明的交易者自然处在流程中,因为他们不尝试从市场中得到什么。而只是让自己做好准备,以随时可以利用市场提供的东西,这两种观点有很大的差别。第3章曾经简略说明我们的头脑经过进化,会避免身体和情感上的痛苦。如果你在交易时基本出发点是要从市场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市场不能满足你的期望时,会有什么结果?你心里的防卫机制会启动,填补你想要却得不到所形成的差异,以免你感受到情感上的痛苦。我们的头脑经过设计会自动阻止带有威胁性的信息,或设法隐瞒这种信息,以便保护我们不会因为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感到情感上的不安。你当下不会了解这一点,但是你会挑选符合你期望的信息,以便维持没有痛苦的心态。然而你努力维持没有痛苦的心态时,也带领自己脱离机会流程,进入“可能”、“应该”、“一定”和“要是如果”的领域中。这种情形都是你可能、应该或一定会看出来,当时你似乎都看不到的东西。等到事实发生或机会失去很久之后,一切都会变得很清楚,让你觉得痛苦。要维持长期获利,你思考交易问题时,必须学会思考不受心智过程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以免你依据能够让你快乐、让你满足期望或让你避免痛苦的东西为基础,隐瞒、阻止或选择信息。痛苦的威胁会产生恐惧,你可能犯的错误中有95%的起因是恐惧。如果你一再犯错,当然不可能长期获利,或者体验到机会的流动。只要担心你想要的东西不出现,你就会犯错。此外,你在交易时想做的一切事情都会变成辛苦奋斗,变成好像你和市场对抗,或是市场在对付你个人。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你内心的假想而已。市场不会解读本身提供的信息,解读的人是你。如果其中有什么辛苦奋斗,是你自己和内心的抗拒、冲突和恐惧奋斗。你现在可能会问自己,如何才能以不再害怕的方式思考交易问题,进而使自己不再受心智过程的影响,让你不再阻挡、隐瞒和选择信息?答案是学会接受风险。
印度土著部族种类之多和数目之大,世界闻名,其婚俗之杂更是举世无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土著部族盛行试婚。男女婚前同居试婚,以便相互了解和确定婚姻关系,这一婚俗在古吉拉特邦的比尔人和阿萨姆邦的古喀人中尤为流行。一般是男子到女子家居住,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如果试婚满意,双方则决定结婚,如果双方不和,男方要给女方父母一笔赔偿费,然后回家,婚事告吹。如果女方怀孕,不管男方是否愿意,必须结婚。土著部族盛行抢婚。男方把女方抢来结婚,包括强行抢婚、默契抢婚和礼仪性抢婚。强行抢婚自古就有,流传至今,以前在阿萨姆邦、古吉拉特邦、那加兰邦、比哈尔邦和中央邦的那伽人、霍人、比尔人、蒙达人、贡德人等中非常盛行。后来,由于政府限制和时代发展,这种风俗日益减少,但并未绝迹,而是改头换面地出现了新花样。在贡德人中,只要父母同意,就可以抢婚;在蒙达人和比尔人中,男子藏身于庙会或其他公共场所,伺机在姑娘头上戴上番红花,姑娘就归他所有,社会也予以承认。加洛人仍然处于母系社会,女子婚前有权挑选丈夫,婚后不住在婆家,而是和丈夫一起住在娘家。加洛人至今还流行两种变相的强行抢婚习俗。姑娘看中某一小伙后,告诉父母或亲友,待机将小伙抓到姑娘家里。姑娘和小伙关在同一房间,像夫妻一样一块生活,如果小伙表示愿意与她结婚,就给他们办理结婚手续,如果小伙拒绝结婚但已与姑娘同房,则必须交付罚金以示赔偿。姑娘看中某一小伙后,姑娘带上吃用的东西来到舅舅家,舅舅为她举行宴会,宴请村民和姑娘看中的小伙。宴会后,村民各自回家,但把被看中的小伙扣留下来,派人监视看守,以防溜走。如果他连逃三次,就表明他不愿成婚,如果同意,两人可住在舅舅家,但不能同房,要分床而居。婚后两人改住妻子娘家,再宴请村民。如果双方家庭同意,达成默契,可以商定日期由男方来抢亲。男方在商定的日期带上亲朋好友,“突然袭击”女方家,女方家人假装受伤,姑娘故作呼喊哭泣,男方将姑娘抬上马,带到男方家里。男女双方遭到父母反对后,利用集会日,男青年应女青年要求,当众给她头上涂朱红,这样父母也只好同意,这种礼仪性抢婚在许多土著中流行。土著部族盛行考验婚。在庙会和节日的舞会上,舞场中央竖立一根竹竿,上面挂上椰子和红糖。未婚女子在竹竿四周围成一圈,未婚男子在外围围成一圈,尽情地舞蹈。同时,男青年争先恐后,拼命冲挤,试图冲破姑娘们的舞圈,摘取竹竿上的椰子和红糖,而女青年则竭力阻拦,不让他们冲进圈内。哪一位男青年最先冲进圈内,爬上竹竿,摘下椰子和红糖,有权挑选在场的任何一位姑娘为妻,不付分文,立即带走。这种婚俗在比尔人中比较盛行。土著部族盛行服役婚。有些经济困难的穷人,付不起姑娘的身价费,便到丈人家做工服役,抵消完姑娘的身价费后,才能把妻子带回家。有些土著部族婚前去丈人家服役,有些土著部族婚后去丈人家服役,还有些土著部族是丈人把姑娘的身价费借给女婿,女婿借债后到丈人家干活,直到付清债务为止。这种婚俗在贡德人、拜加人、卡萨人中依然流行。土著部族盛行换亲婚。两个贫寒之家往往将姑娘互相许配给对方的男子,交换成婚,免付姑娘身价费。在印度,除了一个部族禁止这种婚俗外,其余土著部族大都采用这种婚俗。土著部族盛行强求婚。一位姑娘爱上一位小伙,但遭到小伙父母反对,姑娘便带上米酒,自行闯入小伙家,赖着不走。小伙家人施展各种手段,把姑娘一个人留在屋里,对她进行毒打、往她身上泼热水、不给她饭吃等方式,以迫使姑娘离开,而小伙则偷偷给她送饭,鼓励她坚持下去。姑娘经受住考验后,小伙父母只好同意。这种婚俗在许多土著部族中非常流行。土著部族盛行私奔婚。由于遭到父母反对,或者付不起嫁妆和身价费,一对情人双双私逃外地,结为夫妻。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家里,社会也会承认。这种婚俗,不举行任何结婚仪式。土著部族盛行公房制。未婚男女到了一定年龄都要与父母分居,到公房里去住。不同地区,不同部族,公房制有所区别,有的男女不在一处,分开居住,有的男女同在一处,分上下楼居住,有的村庄只有一个公房,有的村庄有两个以上公房,有的日夜都在公房活动,有的白天在家晚上才来。但这种公房每个部族都有,活动内容也大同小异,基本相同,不论男女,一旦结婚成亲,必须退出。图7-4公房制公房的作用之一是为青少年提供彼此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婚前教育,使他们在这里挑选中意的配偶。公房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年迈夫妇监管,另外由一位长者作领导,并有一位宿监。巴斯德尔地区土著部族的穆里亚人将公房不仅看作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实践男女关系的地方,在这里接受全面的婚前教育和训练。晚上,男女共宿一处,每周行房事三次,如果一个女子怀孕,只要说出男子的名字,男子必须和她结婚,但必须保守秘密,一旦秘密外传,要受到惩罚。男女一旦结婚,就失去了公房成员资格,女子不准再去公房,男子仍有去公房的权利,但绝不能在公房过夜。有的地方,公房成员即使有好感,也不能外露,夜里偷偷逃到宿舍外的僻静处幽会。有的地方,流行伴侣公房,男女关系已经确定,成双成对居住在公房,一旦一方反悔,或双方都不满意,可随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有的地方,流行关系不定者公房,男女关系未定,如果一男一女同床超过三天以上,要受到惩罚。那加兰邦的那伽人,13岁以前和父母一起住,13岁以后与父母分居,搬进公房里住。公房有圆形大门,大门两旁的木桩上雕有大象、蟒蛇、水牛和人物图案,公房外墙上用骷髅、象牙、牛角和野猪牙作装饰。每天天黑以后,小伙们在屋子正中生一堆火,或者点上一盏猪油灯,坐在一起聊天唱歌,歌声传到姑娘们的耳朵,她们也跟着唱起来。小伙们这时改唱情歌,姑娘们也用情歌作答,彼此寻找生活伴侣。第二天清晨,姑娘们列成一排,蹲在公房前梳妆打扮,将头发辫在一起,用树皮绳扎起来,短发则用竹夹子夹住。梳妆之后,姑娘们在腰间系上一条绣花布带和许多串珠,许多那伽女子身上的唯一衣服就是这样一条不到5寸宽的布带。她们在脖子上戴上铜片项链和金黄色串珠,耳朵上戴上铜耳环、象牙耳环和牛角耳环,头上戴一个用新鲜树叶做成的圈。如果姑娘还没有选好对象,她就把头发留得很短,如果她已经选好了对象,就把头发留长,并在胳膊上刺青。同样,如果小伙选好了对象,就在腰间系上三串小贝壳,如果没有,则不系。
在电视剧《猎场》中,主人公郑秋冬(胡歌饰演)有这样一句台词:“中介是为没有工作的人找工作,而猎头是为有好工作的人提供更好的工作。”这个说法没错,中介主要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为供求双方提供对接的桥梁,产生的附加值相对较低,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单单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获利越来越困难了。现在国内的猎头公司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国内专业从事多行业猎头业务的机构。​ 专门针对某一行业人才的猎头机构。​ 包含猎头业务的综合性公司(还包括管理咨询、培训、测评、人力外包等人才服务)。这几类猎头公司各有优势:​ 如果企业的需求岗位较多是国际化人才,则最好与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合作,因为他们在全球各区域的人才资源最丰富。​ 国内的猎头公司也越来越正规,如果企业招聘涉及的行业、岗位较多,肯定是优选第二类猎头公司。​ 如果所聘用岗位行业集中度较高,或者技术性较强,如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等,那么行业猎头就是优选,因为他们的人才资源与企业的需求更贴近。​ 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有猎头,还有咨询培训、测评、人力外包的需求,就可以选择综合性业务的公司,把猎头业务与其他业务联动起来,取得更好的协同效果。那么,猎头的价值如何体现呢?苹果CEO库克说他的使命是服务人类,当你朝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目标努力的时候,你会找到意义和目的。一名优秀的猎头,是在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从宏观层面看,为企业找到优秀的人才,可以为行业和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从而为宏观经济做贡献。从微观层面看,帮助人才实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最大化,挖掘人才的无限可能,也是利他的事情。对猎头有这样的认知后,就像是心中有了“定海神针”,让猎头顾问在境况“黯淡”的时候继续坚持,在收获“喜悦”成果的时候再接再厉。再来看看猎头的工作性质。猎头顾问作为猎头公司主要业绩产出的主体,常常被看作是销售人员。从某些特征看来,猎头工作的确具有销售属性,比如猎头需要冲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客户,猎头需要将候选人推荐到客户公司后“催收”服务费等。但我认为猎头公司不应该单纯地把猎头顾问看作公司的销售人员,因为猎头手中的“产品”很特别,有人会调侃猎头是“卖人”的工作,与卖一件衣服或者一台机器不同,猎头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在各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他们对于世界万事万物有着自己的看法,在职场上有着各自的擅长点和需求点,还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这些多样性都是猎头工作的挑战,需要猎头顾问融入更多“人性”的东西与候选人沟通,如果带有太多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可能会少了些许暖意。此外,猎头需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一味地展现猎头的专业形象很难拉近与候选人及客户的关系;而过分地“称兄道弟”则充满江湖气,无法体现猎头顾问应有的专业形象,较难建立深度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凡事过犹不及,适时、适度才是最合适的。我一直认为,猎头是对人的要求非常高的职业。一位优秀的猎头顾问,除了本身的专业能力,还要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包括对候选人所在行业、专业的学习,以及对识人、用人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与客户、候选人“同频对话”。猎头顾问通过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行业精英、领域专家的交流,能够听到不同的成长故事、成功案例,了解行业知识与最新资讯,以及精英人士的成功经验,会潜移默化地把猎头顾问带到更高的思想境界,这也是作为猎头最难得的收获。猎头的工作,如果仅仅为了招人成单,久而久之会很无趣。成单固然重要,但一个优秀的猎头顾问会知道如何享受工作,并找到这项工作的使命和意义。我把猎头工作作为人生使命的召唤,给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帮助候选人找到发挥优势的平台;帮助企业找到创造价值的人选;在与职场精英互动中提升自己;为人力市场做最优的资源配置;为社会降低失业率和增加GDP……这样就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更宽广的意义。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灭顶之灾”,但机遇和挑战并存,这要求每一位猎头顾问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好业务筹划,提升抗风险能力;做好客户组合,不断积累优质候选人;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机会,不要轻易放弃。我之前在帮客户找一位顶级创意人才时,被候选人明确拒绝了好几次,但我和客户一直都没有放弃,一起努力吸引候选人,客户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我付出了额外的努力,最终候选人成功入职。所以,猎头顾问不仅自己要坚持,还要让客户和自己一起坚持,为吸引优秀人才做出实际行动。猎头顾问快放弃的时候,不妨念念英国披头士约翰•列侬的一句经典名言:“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随着与客户合作的深入,猎头应深度了解客户的痛点和诉求,始终以客户为导向,主动寻访优秀人才,并给客户做推荐;即使目前没有明确的岗位需求,有时也可“创造”出新的岗位需求,为客户创造“意外”的价值,为自己创造“意外”的业绩。我之前成功给某企业推荐的CXO职位,就是为客户“创造”出来的岗位。一家懂得“惜才”的企业,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特殊价值的人才,这样的企业是值得被尊重的,更是值得合作的。
说到谶纬之术,大家可能都会有兴趣,汉代的学术中就非常流行这一套。谶,就是谶语,是从秦汉以来形成的预言吉凶、表达天启、昭示未来祸福兴衰的隐语。我们经常说“一语成谶”,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结果就变成了一个预言,最后就应验了。这是谶语的含义。那么,谶纬的“纬”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地球有经纬线,经线是竖线,纬线是横线,经纬齐全,才能准确定位。在汉儒们看来,既然古圣留下了“经”书,那么也一定要有“纬”书,才能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圣人的精神。汉初正处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的文化断档期,为了满足社会政治的需求,儒生们想建立一套儒教的信仰体系,于是就假托古圣,依附于“六经”而进行一系列神秘化的解释。比如东汉时期,就流行有“七纬”,其中《易纬》就是包括《乾凿度》《稽览图》《通卦验》等文章在内的对《易经》的重新解释;《书纬》就是对《尚书》的一个解释,包括《璇玑钤》《考灵曜》《洪范记》等篇章;另外还有《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和《孝经纬》,这些纬书也各有一套说辞来表达其思想。所以,“纬书”可以说是汉儒们别开生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圣人经典。但是,这另一个角度,往往就不那么光明正大,加入了许多阴阳数术的内容进去,将儒家学术神秘化,甚至让孔夫子走上了无所不能的神坛,使“六经”成了充满宗教色彩的神学经典。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其中也有完全迷信的说法。汉代的“谶纬之术”,源自先秦时期的民间方术,是阴阳数术与儒家经典神秘化阐释相结合的产物。其结果既能依附于孔子和儒家经典,推动社会道德教化,又可以借助于宗教式的神秘力量,来引导和巩固现实政治和学术的权威性。谶纬之术在后汉被称之为内学、秘经,曾经盛极一时,几乎取代了正统经学的地位。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因为它没有从古圣经典的正解去体会经义,而是另辟傒径,走上了一条似是而非的荒诞险道。在太平时代,谶纬之术还兴不起大的风浪,不过是一些引发人好奇心的神秘学术而已。但是,到了社会变革交替的混乱时代,这一套东西的作用就非同小可了!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的英雄豪杰,其心中之大欲,就太需要这一套东西支撑了。所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乱世英雄嘛,谁都想逐鹿问鼎,号令天下。这种人物就最喜欢相信这些谶纬之说,也最喜欢运用这些东西。比如秦末大乱,陈胜、吴广起义,民间就流传着“大楚兴,陈胜王”这样的谶语,搞得大家都在口口相传,楚最后要兴盛起来啦!陈胜要当王啦!结果在陈胜起事之初,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归附,队伍迅速壮大。太史公在《史记》中就说,这些谶语其实是陈胜命吴广半夜到乡间小庙去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同时又命人往大鱼腹内装进丹书“陈胜王”,再放回水里,等鱼被捞起开膛之后,人们发现丹书,就以为真的是上天有意让陈胜代秦为王。还有元末的韩山童起义,也是义兵未起,谶语先行。韩山童本来就是白莲教的头目,天生就有反抗元朝的基因。当时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就在民工挖河滩时,突然挖出一个瞎了一只眼的石头人来。这个石人身上还刻有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谶语啊!大家一看,石头人出来了!天意要翻天覆地啊!然后韩山童大旗子一举,老百姓就真跟上了,一呼百应,天下纷纷揭竿而起,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就此陷入泥潭,最后灭亡了。正因为有这样的前科,所以这一套谶纬之术,在太平时代都会被主流社会、主流文化打入冷宫,政府也都会防止这些谶语扰乱人心。只有在乱世,人心多怨而不稳定,这时候最容易受到蛊惑,于是各种各样的谶语预言就有市场啦。
对经营单元的划分是员工自主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始,企业进行经营单元划分的前提条件有三点:第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任关系。实施员工自主经营管理的公司,其内部信任关系的建立不仅体现在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还要体现在员工之间、股东之间。信任是管理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有员工违背了经营哲学理念,对数据造假,一定要进行严肃处理,使其受到严厉惩罚。第二,经营就意味着算账,要模拟市场,进行核算。全体员工要有经营意识,要有较强的经营嗅觉,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算账能力,员工在做各项工作时都要进行成本核算,核算成本的付出是否适合。若把员工工作称为员工经营,那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按照经营理念来进行设计的,而且员工需要具有强烈的经营意识,实现类似于家庭账本管理,能够对每笔费用进行有效控制。第三,要保证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关于数据准确性的意义就不多说,数据的及时性也很重要。及时性的数据一方面能够让员工清晰了解自己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员工知道目前工作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避免更大的经营损失。日本京瓷公司当天的经营数据第二天一早出来,而且这些数据直接让经营单元中所有人员都了解,这一点在中国许多公司实施不了。通过经营数据的分析来不断改进作业,提高经营水平,而且经营数据一定要真实全面,类似于企业公关费这样敏感的科目也要在经营数据中列出。
1.洗护市场需求日渐细分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拉动日化用品需求,居民收入和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是日化用品需求增长的保障条件。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可承受的洗护用品的价格弹性也将不断增加,消费升级和需求多样化细分促使洗化产品细分更加个性化、场景化,洗发水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被细分、差异化和个性化。洗护产品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当今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有限,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十分乐于尝试新产品。2.洗发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受外部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作为推动我国洗发水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越来越受关注的个人仪容与追求回归自然的健康与绿色理念等,这些都将促使我国洗发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洗发水面对海外品牌在市场强劲的竞争实力,总体产销量绝对值在上升,但份额在下滑,发展困难大。第一阵营的宝洁、联合利华等品牌的份额集中度超过60%。2011—2013年,洗发水本土品牌的份额分别为29.5%、27.7%、26.1%,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受累于整体经济环境和行业增速的放缓的影响,传统销售渠道商超和百货的增速也明显放缓。根据欧睿、中怡康、尼尔森等第三方研究公司的预测和统计,中国日化行业整体发展呈现新常态,整体市场增速放缓且放缓态势预计将持续洗浴产品的复合增长率从2010—2015年的6.0%降为2016—2020年的2.2%,增速降低也意味着存量竞争的加剧。3.“防脱”功能洗发水的市场发展随着具备购买实力的二三十岁人群不断出现压力性头皮烦恼和脱发等问题,-163-大单品时代这一群体对高端和功能性产品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开始在脱发管理领域加重筹码,这对于消费者教育,以及把防脱品类做得更大是有积极意义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洗发水销量最高的国家,洗发水市场规模预计超过300亿元。防脱品类虽然曾经在洗护发市场里份额不大,但呈现出复合增长的态势。因此,中国庞大的防脱发市场也吸引了不少国际日化巨头的关注。国外的防脱发概念,日本推崇天然和无硅油的概念,无硅油长期占据洗发水销量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韩国推崇无硅油毛囊专业护理,注重天然成分和植物药材的头皮护理作用;法国多使用天然植物成分,拒绝硅油等化工类成分添加;瑞士无硅油头皮护理的天然绿色概念;美国在头皮护理产品中去除硅油成分,添加了天然舒缓成分。在国内,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消费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天然健康。而具有千年历史的中草药文化为国人所熟知,是中国中药日化产业旺盛生命力的根源。中药防脱认识根深蒂固,国外的防脱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市面上防脱发产品的配方卖点,主要集中在植物、中草药、无硅油系列,与控油、柔顺、滋养等功能搭配,其中的生姜也已经成了一个较大的品类概念。在当下,植物、中草药养护概念与国外的养护概念已经是融合创新,结合更适合国人特征与使用情境的产品概念,通过线上线下的消费者教育,在销售终端和消费终端等消费场景影响并定义着品类热点的表现。在霸王洗发水品牌声誉最高时,防脱领域还是一片蓝海,之后,诸多海内外品牌厂商都想要在防脱洗发水及相关产品这一洗护细分领域获取市场份额。如今,蓝海已经成为众品牌混战的红海,而“防脱”这一曾经被霸王切分出来的品类,在众厂商的影响下和产品迭代下,“防脱”更多的回归到了产品功能。如韩国LG推出脱发护理专业品牌Dr.Groot。韩国爱茉莉品牌“吕”,“紫吕”第一功能定位防脱;德国欧倍青登陆中国,主打产品:欧倍青C1咖啡因防脱洗发水、去屑防脱双效洗发水、咖啡因防脱发发根滋养营养液。日本企业资生堂旗下不老林(Adenogen)也宣称“针对男士头部的头皮护理新习惯”,从“预防脱发”到“促进生长”,推出了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发质的产品。云南白药在牙膏成功后,继续跨界推出养元青,主打控油防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