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改进项目收益与投入改进项目前期策划阶段,我们需通过CFT小组综合制定改进方案,我们共同期望的目标是花较少的钱创造最大的效益。当出现多种改善方案时,如何筛选最优的改善方案?我们可以将CFT提供的所有改善方案写入表14-2中。表14-2项目收益与投入其中,收益是指所能达成期望的指标程度,从1~10,值越高代表收益越好,此项为CFT最终评分项。第二列投入项为改善其问题所需投入的资源总和(主要为人力、物力),从1~10,值越高代表投入越大。Significant:表示是否有意义?其函数设定公式为:=IF(收益项^2+投入项×2>9,1,0),其值为收益风险序数的大小。如等于3,收益很好;如为0,收益较少、影响较小。Toomucheffort:表示所达到的功效有多大?其函数设定公式为:=IF【收益项-投入项>3,3,IF(收益项-投入项<-3,1,2)】,其值为投入的风险序数。当等于3时,投入少、收益大;等于0时,代表投入较大、收益较少。综合:综合收益与投入的总共风险序数值,其公式设定为:此二项相加之和。当此项值大于等于3时,表示此改善方案投入少、功效大;等于2时,表示此改善方案投入一般、功效大;等于1时,表示投入大,功效一般,有较大的项目风险。可行性:根据综合风险序数值进行评价,其函数设定公式为:=CHOOSE(综合项+1,“影响太小”“不值得”“视情况选择”“值得实施”)。当其值等于3时,表示值得实施;等于0时,表示不值得;等于2时,表示视情况选择;当收益值较小时,表示影响太小。我们将上述判定结果融合到图14-1中,可以发现哪些改进方案是首选项、哪些是不必要选择项。图14-1判断首选项、改善项落在绿色的区域项次为优先执行项,落在红色区域中为不考虑的改善项,中间为视情况而定的改善项。最后将优先执行项的收益与投入转化成金额并记录于汇报内容中。(二)制定详细的改善方案与步骤确定好了改善项目的收益与投入,下一步应向你的上司提交改进项目实施的步骤与方法,最好形成报告(一般采用PPT)。(三)注意事项改善项目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点及跨部门人员的配合协调等,前两项可先形成报告发给上司审核,第三项为你向上司直接沟通的问题点,可写在报告中,也可以不写在报告中。如果不写在报告中,应单独用笔记本记录并与上司进行直接沟通。
6.6.1结构技术方案评审要素结构技术方案评审要素如表6-14所示。表6-14结构技术方案评审要素序号章节内容 1概述项目简介、参考资料、术语、特殊说明 2整机装配设计² 装配图和零件图:结构设计功能框图,完全结构关系,详细的整机特征,零件工程图,详细商品化信息;² 基本尺寸架构设计:基本尺寸、整体关键装配尺寸、外观尺寸要求、尺寸实现方式 3内部结构实现² 输出输入功能模块设计:产品整体输入输出,并考虑相关配套设计;² 其他功能模块设计:如电源尺寸、存储系统、控制系统等逐一结构定义;² 系统热设计、防尘设计、可靠性设计、可生产性设计、其他设计考虑 4包装装配图和零件图² 装配图:单机包装、栈板包装、备件包装;² 设计说明:说明设计与需求的针对性,设计可靠性分析与校核 5组装与拆解工艺装备,组装动作分解图,拆解动作分解图 6搬运、安装、使用和维护动作模拟分析搬运、安装、使用、维护 7零件可制造性分析工艺分析、工序分析、成本分析 8存在的风险及措施  9需求符合性分析  10模组说明主要确认借用件、新配件选用,定义结构、功能特征等,并列出新器件清单 11材料表出结构件BOM清单作为附件 12模具需求  序号类型内容1结构技术方案² 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和使用方便性,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和使用习惯、机器清洁的方便性;² 产品标准(国标、行标)的符合性;² 结构概况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能;² 产品总体方案设计的正确性、经济性和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分析比较;² 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工艺性(加工容易、装配简单、符合大批量生产和加工要求)、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维护简单、方便/部件模块化,无螺钉化)及安全与环境保护;² 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正确性;²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原理采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² 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实现标准化综合要求的可能性;² 是否符合政府有关法令、法规、国际标准与公共惯例;² 防暴、防尘、防水、产品的噪音问题,产品的散热问题,产品的EMC、ESD问题;² 课题范围合理性、设计功能充分有效性、可靠性设计充分有效性、可生产性、成本可行性、测试方案充分有效性、计划合理性6.6.2结构概要设计评审要素结构概要设计评审要素如表6-15所示。表6-15结构概要设计评审要素序号类型内容1结构概要设计² 基本参数及技术性能指标的正确性;² 设计的工艺性、装配的可行性、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可试验性;²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原理的实施情况;² 主要零部件结构的继承性、经济性、工艺性、合理性;² 设计计算的正确性;² 特殊外购件、原材料采购供应的可能性,特殊零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² 标准化程度的落实情况; ² 故障分析及措施;² 产品成本构成情况6.6.3结构详细设计评审要素结构详细设计评审要素如表6-16所示。表6-16结构详细设计评审要素序号类型内容1结构详细设计² 是否具备产品定型的条件; ² 设计改进的正确与完善情况,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² 改进部分的工艺性;² 产品包装、贮存、搬运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与完善性; ² 操作的方便性、宜人性、操作、指示标牌应采用形象化符号,标志合理、齐全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² 产品标准化程度;² 故障分析与措施;² 使用说明书的正确与完善6.6.4结构图纸评审要素结构图纸评审要素如表6-17所示。表6-17结构图纸评审要素序号类型内容1总成图² 总成图、部件图和新增零件的工程图样是否充分足够;² 总成图是否标明产品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适用范围、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² 总成图是否清楚表达了基本组成部件和零件明细;² 总成图、部件图是否标注了主要配合尺寸和配合代号;² 总成图、部件图的配合等级是否协调且符合使用状态要求2零件图² 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是否清晰完整,反映了零部件的形状;² 零件的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是否充分考虑,适用时得到了验证;² 零件的结构设计是否能方便经济地加工、制造;² 零件图是否具有确定零件形状和结构的全部尺寸和公差;² 零件图有配合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否协调;² 零件技术要求是否充分、清晰;² 系统图是否清楚表达了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要特征、功能关系、信息与过程的流向;² 原理图是否表达了输入与办出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表明产品动作及工作程序等功能;² 接线图上的元器件型号、代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规定6.6.5结构手版评审要素结构手版评审要素如表6-18所示。表6-18结构手版评审要素序号类型内容1结构评审ID外观曲面示例:ID确认修改无误,可以实现,细节结构建模调整达成一致意见,各部分工艺已交代清楚2ID评审结构外观建模示例:大面外观与原大面一致,或修改达成一致意见,细节部分无疏漏,分型面确认无误,按键曲面确认,盲点确认3结构完成,投模评审示例:挂绳孔确认,模具纹理,符号确认6.6.6产品结构外观设计审核要素产品结构外观设计审核要素如表6-19所示。表6-19产品结构外观设计审核要素序号主题内容1外观形态² 整体尺寸如何,整机置于桌面的稳定性,是否符合手持机要求,把握的舒适性,操作的舒适性(人机工程);² 评估外壳空间是否能装得下整个电路结构,各外部接口位置的合理性(包括各接头插入是否干涉),结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尖角,是否存在夹手现象,是否有提示标识;² 结构强度是否合理;² 结构上是否留有升级和扩展空间;² 整机的稳定性(包括机器本身的自重和机器与桌面的摩擦力)2整体加工² 机器由装配结构如何(由几件组成,如何组装),使用方式如何,是否便于装配、使用和维护;² 各零件加工工艺性(如是否便于分模、注塑、机加工等);² 材料选择是否通用(包括成本),满足需求(包括环保方面、阻燃等),表面处理是否会存在困难;² 配合面的脱模角3各模块使用方便性和功能方面² 示例:某显示(LCD及镜片)模块是否充分考虑镜片易划花的问题,是否充分考虑显示角度和视线死角,LCD的视角为正负40度,最佳视角为20度,考虑镜片上丝印的难度;² 外部接口:结构强度、拔插方便性(位置)、防尘防水性、防尘防水性能、接口的防松脱性能等是否达到要求;² 机壳及产品标识:丝印蚀刻产品名称型号、公司Logo、各操作标识、标识、铭牌、序列号(注意防呆)操作指示,底壳是否有脚垫保护底壳以免划花4其他经济和实用,符合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要求6.6.7结构样品评审要素结构样品评审要素如表6-20所示。表6-20结构样品评审要素序号主题内容1结构样品² 结构和电缆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是否已经解决?² 热测试、噪声测试中的结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² 环境测试、安规测试、EMC测试中的结构和电缆问题是否已经解决?² 产品结构包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6.8结构转产评审要素结构转产评审要素如表6-21所示。表6-21结构转产评审要素序号主题内容1结构转产² 试产过程中的结构件问题是否全部解决?² 结构相关的所有文档和图纸是否齐全?在小批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全部解决?² 结构是否符合环境测试、安规测试、EMC测试、散热的要求?² 产品是否满足工程安装和服务方面的要求?(恶劣环境、高空作业等情况下尤其应该关注)
影响力是由产品的静态势能与动态势能共同创造的一种力量。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产品静悄悄的被淹没在众多同质化的产品中,没有任何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动作或力量,会有被消费的机会吗?没有影响就没有消费;没有影响就没有动销。消费者的选择是被影响出来的。所以,若想要产品动销,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制造产品的影响力。动销力源于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动销力或销售力。影响力究竟是什么?影响力是由产品在市场上创造的静态势能与动态势能及势能所辐射的范围决定的。影响力=(静态势能+动态势能)/推广范围。1.静态势能我们在市场上经常看到的产品的生动化、产品的陈列、产品的广告等宣传推广方式,称之为静态推广。这种推广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定义为静态势能。2.动态势能我们在市场上经常看到的意见领袖开发、路演、品鉴、体验、品尝、抽奖、买赠、砸金蛋、主题促销、线上互动等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宣传推广方式,称之为动态推广。这种推广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定义为动态势能。静态势能与动态势能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静态势能是单方面的告知宣传所形成的影响,而动态势能却是让消费者参与进来,通过消费互动而创造的影响。3.推广范围无论是静态推广还是动态推广,在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所推广的范围或半径或区域,往往是越聚焦,效果越明显,产生的影响力越大。所以,势能越强,范围越聚焦,驱动产品动销的影响力就越强。甚至势不可挡,大势所趋,光环效应、口碑效应、羊群效应等都有可能出现。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与人。”“营销”二字,“营”在前,“销”在后,“营”就是营造势能,有足够的势能,销售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平台竞争表现为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平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等多种形态。平台竞争战略一般包括公司层平台战略、平台开放战略、平台包络战略和平台的深度、宽度和黏性战略等。(一)公司层平台战略我们认为,平台与平台之间竞争形态与平台所有者具有的多层业务生态系统(multi-layeredbusinessecosystem)的动态互动(dynamicinteraction)有关。包括苹果、谷歌的母公司字母表控股公司(Alphabet)、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巨型互联网平台所有者一般都采用“伞形控股公司”(umbrellacompany)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谷歌的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旗下有搜索平台谷歌(Google)、YouTube、Nest等多家平台,阿里巴巴旗下有淘宝商城(Taobao)、天猫商城(Tmall)、支付宝(Alipay)等多家平台,腾讯旗下有QQ、微信(WeChat)、微信支付(WeChatPay)、微盟等多家平台,这些巨型互联网平台构建了包括搜索生态、交易生态、社交生态、娱乐生态、游戏生态和支付生态等多种生态系统,而这种多层业务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互动活动,这导致了平台战略变得异常复杂(Teece,2012)1275。我们认为,尽管平台战略非常复杂,但并没有改变战略管理理论关于战略分层(strategystratification)的思想:互联网巨型公司需要确定发展多少个平台、是什么业务的平台、这些平台之间有无关联性和互补性、公司如何协调各个平台的发展、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形式,等等,这需要制定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这属于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strategy)的范畴;公司下属的每个平台如何规划自己的业务、如何与对手进行市场竞争,这需要制定每个平台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strategy),这属于经营层战略(businesslevelstrategy)的范畴;公司发展需要在各个职能领域内采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需要制定诸如技术发展战略、财务战略、融资战略等多个子战略(sub-strategies),这属于职能层战略(functionallevelstrategy)的范畴。现在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台经营层战略或平台的竞争战略研究,学术研究对多平台互联网巨型公司的公司层战略的研究涉及甚少。(二)高度竞争性平台的经营战略高度竞争性平台一般是指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用户具有多宿主性,在平台创建的初期,除了先行优势可以看出是隔离机制外,平台厂商几乎没有技术优势形成有效的市场区隔,以彰显平台经营的差异性。这种高度竞争性平台主要在电商平台市场、外卖市场和共享单车市场中最为常见。与人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是,虽然有些平台市场具有竞争性平台的某些特征,但不会造成高度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社交服务平台虽然具有高度竞争性平台的某些特征,但这个市场由于用户之间的交互密切,平台与用户之间黏性极强,反而使潜在的进入者很难进入。同样道理,亲子平台也具有高度竞争性平台的某些特征,并且是一个小众市场,但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密切,用户之间共享育儿经验、互相推荐婴幼儿食品、衣物和各种用品,甚至团购入驻平台微商的产品,微商比较容易识别和分离出长尾用户群体,从而导致微商与用户之间黏性极强,最终形成以消费者意愿为基础的隔离机制。高度竞争性平台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存在着大规模需求端或供给端规模经济(largedemandorsupplyeconomiesofscale)和需求端的范围经济(demandeconomiesofscope)的市场中,如电商平台市场上淘宝与京东、苏宁之间的竞争,外卖市场上饿了么与美团外卖之间的竞争,共享单车市场上摩拜与美团、哈罗、青柠单车等之间的竞争。在这类市场上,互补品厂商一般都具有来自供给端的规模经济优势,来自于需求端的范围经济产生了极强的网络效应,形成了用户吸引用户的市场格局,有利于资本实力更强、具有先行优势的公司,如电子商务网站的淘宝、亚马逊等平台。但是,用户需要支付更高的多宿主成本(highmulti-homingcosts),降低了最终用户跨越两个平台的能力,迫使这些最终用户只能选择该领域中的一个平台。这类平台本身缺乏利基专业化(nichespecialization)的基础,只有平台内部的互补品提供者的微商能够细分出微小的利基市场(nichemarket),可以得到生存和发展。竞争的结果是资本实力更强、具有先行优势的公司形成赢家通吃(winner-take-all)的市场格局(Eisenmannetal.,2006)1276。除非是平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专有技术(know-how),互补品质量足够高,或者最终用户等待新质量流的意愿足够高,新的平台进入者也可以克服现有平台在网络效应方面的优势(ZhuandIansiti,2012)1277。当然,新的平台进入者还可以通过识别独特和服务不足的长尾用户群体(longtailusergroup),构建一个小众市场来避免直接的平台竞争(SuarezandKirtley,2012)1278。平台的主要竞争策略是限制平台用户的多宿主性。当用户在多个平台上进行类似同类型的交互时,就会出现多宿主性问题。例如,一个自由职业者在两个或多个服务营销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资历,一个音乐迷在多个音乐网站上下载、存储和共享音乐,一个汽车驾驶员同时是优步(Uber)和滴滴两个平台的签约司机,这些都说明了平台经济的多宿主现象。平台业务寻求阻止多宿主,是因为当用户放弃一个平台而转向另一个平台时,转换成本过低或根本没有,这将有助于用户切换平台。平台型企业阻止多宿主性的核心手段,就是要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让用户支付更高的多宿主成本(highmulti-homingcosts),从而降低了用户跨越两个平台的能力,迫使用户只能选择该领域中的一个平台。案例研究:阿里巴巴控制客户访问权的战略之争在阿里巴巴(Alibaba)发展初期,该公司就在努力寻找吸引用户和产生显著网络效应的方法。直到公司制定了一项政策,要求每位员工找到并列出20000件商品供某个人或商家出售,网络效应才出现“大爆炸”(greatexplosion)。由此产生的产品清单的增加产生了双边需求。阿里巴巴及其属下的消费网站淘宝商城(Taobao)迅速成为增长最快的网购平台,吸引了任何想购买几乎任何想象得到产品的中国消费者。在那次大爆炸之前,当阿里巴巴正努力吸引顾客流量时,首席执行官马云(JackMa)和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违背直觉的、风险极大的战略决策:阿里巴巴决定制造技术壁垒,以阻止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Baidu)搜索他们的网站,而百度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国的谷歌。阻止百度的机器人程序在阿里巴巴搜索百度用户正在寻找的产品,这会切断大量潜在客户的来源,在阿里巴巴急需购物者的时候,这样做似乎有点疯狂,但事实表明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正在玩一个长期的战略游戏。阿里巴巴不仅关注微商与消费者在淘宝平台上所进行的购物互动,还关注通过投放产品广告来增加平台盈利的潜力,以使阿里巴巴在成为热门购物平台的同时,逐步成为一个购物广告平台。阿里巴巴决心保留对潜在购物者群体的控制权,因为不断涌现的购物者群体正逐步成为阿里巴巴的用户基础,这样阿里巴巴就可以单独推出针对这些购物者的广告,并向其销售产品。马云及其阿里巴巴团队将百度的机器人程序排除在阿里巴巴的上市名单之外,这是一种阻止百度托管面向消费者广告的重大战略举措,而这些广告最终都会希望直接面向越来越多的中国网购用户,并确保这些购物广告只会出现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tā他men们bù不jǐn仅guān关zhù注zài在tā他men们de的píng平tái台shàng上jìn进xíng行de的gòu购wù物hù互dòng动,hái还guān关zhù注tōng通guò过xiāo销shòu售guǎng广gào告shǐ使píng平tái台yíng盈lì利de的qián潜lì力。tā他men们jué决xīn心bǎo保liú留duì对qián潜zài在gòu购wù物zhě者qún群tǐ体de的kòng控zhì制quán权,tā他men们zhèng正zhú逐bù步jiàn建lì立zài在ā阿lǐ里bā巴bā巴de的jī基chǔ础shàng上,zhè这yàng样ā阿lǐ里bā巴bā巴jiù就kě可yǐ以dān单dú独xiāo销shòu售zhēn针duì对zhè这xiē些gòu购wù物zhě者de的guǎng广gào告。jiāng将bǎi百dù度de的jī机qì器rén人chéng程xù序pái排chú除zài在ā阿lǐ里bā巴bā巴de的shàng上shì市míng名dān单zhī之wài外,shì是yī一zhǒng种zǔ阻zhǐ止bǎi百dù度tuō托guǎn管miàn面xiàng向xiāo消fèi费zhě者de的guǎng广gào告de的fāng方shì式,ér而zhè这xiē些guǎng广gào告zuì最zhōng终dōu都huì会xī希wàng望zhí直jiē接miàn面xiàng向yuè越lái来yuè越duō多de的zhōng中guó国wǎng网gòu购yòng用hù户,bìng并què确bǎo保zhè这xiē些guǎng广gào告huì会chū出xiàn现zài在ā阿lǐ里bā巴bā巴de的píng平tái台shàng上。Thestrategyworked.AsAlibaba’suserbaseexpanded,itgraduallydisplacedBaiduasthemostvaluableonlineadvertisingplatforminChina.It’sasifeBayorAmazonhadfoundawaytocapturethetargetedadvertisingrevenuesnowenjoyedbyGoogle.TheincomegeneratedhelpstoexplainwhyAlibabaearnedmoreprofitsin2014thanAmazonhasearnedinitsentirehistory.这个控制客户访问权策略奏效了。随着阿里巴巴用户群的扩大,阿里巴巴逐渐取代百度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在线广告平台,这就好像易趣(eBay)或亚马逊(Amazon)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来获取谷歌(Google)现在享有的目标广告收入。由此产生的巨额收入,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阿里巴巴在2014年获得的利润超过了亚马逊在其整个历史上获得的利润。《纽约时报》(NewYorkTimes)2010年的一篇报道很有典型意味。美国财经记者大卫·巴尔博扎(DavidBarboza)承认,有许多专家表示,阿里巴巴是通过在线销售获得巨额利润的几家“快速增长的本土公司”之一。巴尔博扎写道:在未来“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可能越来越像一个有利可图的封闭式集市。”(China’sInternetmarketcouldincreasinglyresemblealucrative,walled-offbazaar)巴尔博扎援引一位商业分析师的预测称:“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无法像在中国竞争时那样理解竞争对手。”(Barboza,2010)1279美国商业分析师布拉德•斯通(BradStone)dào到le了2014nián年xià夏tiān天,jù距lí离ā阿lǐ里bā巴bā巴zài在měi美guó国shàng上shì市jǐn仅jǐ几zhōu周shí时jiān间,měi美guó国shāng商yè业fēn分xī析shī师chàng唱qǐ起le了bù不tóng同de的qǔ曲diào调。InBusinessweek,BradStonewarnedof“theAlibabainvasion”andexplainedhowtheChinesegiantwassuddenlyposingthefirsteversignificantthreattoU.S.dominationoftheInternet.StonerecountedhowAlibabahadoutcompetedeBayinChina,hadbecomeahugesourceofChinesegoodsforbusinessesaroundtheworld,hadsuccessfullyopenedtheChineseconsumermarketforglobalcompaniessuchasNikeandApple,andwasquicklybuildingtheinfrastructuretochallengeAmazonandeBayintheirownhomemarket—theU.S.Stoneconcluded,“China’sWebentrepreneursarepositioningthemselvestocompetein—andwin—theracetobuildthefirsttrulyglobalonlinemarketplace.”在《商业周刊》(Businessweek)上解释了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是如何突然对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主导地位构成有史以来第一次重大威胁的。布拉德•斯通讲述了阿里巴巴是如何在中国超越易趣(eBay)的,如何成为全球企业中国商品的巨大来源,如何成功地为耐克和苹果等全球企业打开中国消费市场,以及如何迅速建立基础设施来挑战亚马逊和苹果。斯通对“阿里巴巴入侵”(theAlibabainvasion)发出了警告,他总结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正在为自己定位,以参与并赢得建立第一个真正的全球网络市场的竞争。”(Stone,2014)1280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在201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平台战略峰会(TheMITPlatformStrategySummit)上,解释了为什么拒绝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入阿里巴巴,这会有助于改变市场格局,并使阿里巴巴至少有一部分显著的增长(Zeng,2014)1281。从阿里巴巴控制客户访问权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从长远来看,控制用户是其在生态系统中创造价值和为用户创造的主要价值来源,符合平台领导的利益。这一结果导致建立在资源价值论(resourcevaluetheory)基础上的平台世界变型:平台型企业不应期望,也不需要拥有其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不可替代资源,但它应该寻求拥有价值最大的资源。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而不是百度)在其平台上拥有搜索引擎,脸书(Facebook)(而不是谷歌)在其平台上拥有搜索引擎,以及微软(而不是一些外部软件开发商)在其平台上拥有Word、PowerPoint和Excel的原因。这些都是为大多数平台用户创造价值的关键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平台所有者必须控制这些资源。价值较低或更为利基的资源(nicheresources),可以让渡给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而不会显著削弱平台本身的竞争地位(Parkeretal.,2016)1282。
基于社群运营场景而言,在所有数据分析模型中最常用到的必然是漏斗分析法。这是一套流程式的数据分析,它能够科学反映用户行为状态,从起点到终点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用户从最开始看到我们的广告内容,进入社群内、参与活动到最后的付费下单,在这整个过程中,用户每经过一个关键节点,都能够通过转化率数值的多少,判断出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有效作出调整、优化。如图11-5所示。图11-5漏斗分析法漏斗分析法的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对象、时间、节点和指标。其中,时间则是指从事件开始(某一行为起)到结束时间(某一行为止),节点就是这一路径上的具体步骤划分,指标一般是指转化率。因此,不同的对象会延伸出不同的漏斗模型,例如AARRR模型、消费漏斗模型、电商漏斗模型、功能优化漏斗模型、AIDMA模型等。而在社群运营场景下,最常用到的则是AARRR模型和AISAS模型。(1)AARRR模型从用户增长各阶段切入,包括Acquisition用户获取、Activation用户激活、Retcntion用户留存、Revenue用户收入及Refer自传播。(2)AISAS模型该模型是在AIDMA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反馈环节。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引起兴趣)、S:Search(搜索)、A:Action(购买行动)和S:Share(分享)。如图11-6所示。图11-6AISAS模型漏斗分析模型在实操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分析维度,根据用户路径图来画出漏斗图。其次,要提前选定关键行为(确定节点),然后根据数据比较来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调整。我们以上一节的知识付费社群活动为例,其用户路径图如图11-7所示。图11-7用户路径图从用户路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引起用户关注,到最终用户下单,其实存在着两条路径,分别是:​ 关注公众号→关注客服微信→试听课程→领取优惠券→付费购买。​ 加入社群→参与打卡活动→领取优惠券/试听课→付费购买。而两条路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第二条路径的用户引流入口主要是基于第一条路径中哪些没有付费下单的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画出图11-8的漏斗图。图11-8漏斗图在具体运用分析时,以上这两个漏斗模型我们可以拆分单独去对每个关键节点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找到可以有效提升最终转化的关键指标,并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使用漏斗分析法时,其流程路径越详细越好。除此之外,通过该模型来优化、驱动社群运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关键数据的分析可以从漏斗的最下层开始逐层往上;因为虽然放大最上层的漏斗入口,在转化率不变的情况下,最终的转化效果必然提升。相对应的,漏斗层级越往上走,可能涉及的成本、资源投入也必然会增加。​ 在具体分析某一层级数据时,如果要优化某些关键因子,那么主观可把控的关键因子在优先级上要高于客观较难把握的关键因子。​ 对于那些优化后可以提升较大空间,也就是对结果影响显著的因子则必然是要优先优化的。最后与漏斗分析方法对应的,就是用户流失分析。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定位到流失的是哪类用户,主要是在哪个环节中流失的,以及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流失。如果说漏斗分析法的注意力是在转化上,关注已经转化的用户,那么流失分析法的关注点则是在于没有转化的部分。但基于社群运营场景,用户流失分析其实运用的并不多见,所以这里就暂时不展开聊了。
第一件事:促进企业经营目标达成HR高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这是压倒一切的目标。所以,HR高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检验的标准,始终都是有没有支撑到经营这一点。要实现这个支撑作用,是从“人”这个资源入手的,提供充足的、胜任的“人”,包括干部与员工。同时,HR高管也要懂业务,成为“综合业务专家”,能从业务的差距,分析人的差距,以及组织能力的差距,从而知道解决方案,弥补这个差距。而设立HR战略专题,能够帮助HR团队从中长期的角度去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与持续经营增长的目标。第二件事:为组织构建面对未来的能力企业经营的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HR高管要能从组织能力的维度考虑企业经营发展,适时调整作战队形,推动组织“人”的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提升组织的战斗力。HR高管要勇于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构建生态型组织,使组织更具“韧性”,协同能力更强。同时,HR高管要持续建设、优化机制与流程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用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第三件事:帮助CEO做好组织内部治理HR高管要帮助CEO做好公司治理工作,平衡与掌控好利益相关方,发展合伙人机制,管理与发展好创业项目,持续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内部理性治理的精神,使组织血液能够畅通流程而不至于形成“血栓”,在战略上形成战略定力。第四件事:有效赋能企业管理者干部强则企业强,没有干部队伍的支撑,企业的组织能力就无法形成,更无法驱动公司业务的发展。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有着足够的干部“厚度”。HR高管要解决干部不能胜任的问题,提升干部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使干部队伍起到文化传承、带兵打仗、发展团队的作用。第五件事:持续激活团队与个体HR高管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万物生长,各自高贵”的氛围,激活每一个团队与个体的活力,打造出赋能的平台,同时需要在激励机制上进行个性化设计。HR高管还需要关注几类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一是新干部与老干部的合作;二是如何帮助干部在新的岗位上成功转身;三是如何对待“犯错”的员工,区分有意义的失败与无意义的成功。第六件事:持续抓好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HR高管应该常抓不懈的内容,因为企业文化是不聚则散的。HR高管要强化干部与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组织规则的敬畏,但又不能滥用价值观的“大棒”。同时,要让组织形成基于岗位责任的沟通,关注目标达成,注重解决问题,用结果来说话与提振信心的良好氛围。第七件事:修炼卓越的领导力HR高管要不断修炼自身的领导力,自身发展了,才能更好地赋能他人。HR高管要关注战略、解决问题,并学会适当的妥协,学会“沉静领导”之道,在每一次决策中走好“正确的下一步”。同时,HR高管还要培养还原现场的能力,学会有温度的理性治理,善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并不断跨越自身的角色,进入CEO的角色来思考与行动。
这一章还有最后一卦,我们来看:夬卦。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上古的时候,大家有事情都是用一根绳子把两头绑起,然后从中间一刀割开,一人拿一头,然后去做事情,做完了回来以后,大家就各自拿着绳子来对,对上了就说明我们两个人圆满完成了这个事情。它就是一种原始的契约。到了后世,语言文字发明了,大家就以书契为凭,基本上就跟现在订合同差不多了。这样记事情就比用绳子打结要清楚明白得多,而且遇到“老赖”也不容易赖脱,因为黑字白纸摆在那里,很清楚很明白的。有了这个书契当然就很方便了,县大老爷断案就证据确凿了,你看契约摆着,白纸黑字就在那里摆着,还不从实招来?!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做事也很方便。一般中国人都喜欢君子协定,我现在都改不过这个习性,总觉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签字画押的,总有点说不出口。但是如果碰见伪君子,碰见真小人,这个君子协定就不管事了。所以,现代社会讲究契约精神,朋友归朋友,真正做事了,还得契约先行,先小人后君子,这样白纸黑字,免得日后起纠纷。“盖取诸夬”,泽天夬,上兑下乾。兑有口舌之意、口舌之争;乾为天、为刚健。整个夬卦的卦象,就是以乾刚来决口舌之争,即以乾刚决兑,以刚健正直之心来判断口舌之争。那么判断的依据呢?就是这里讲的书契,用契约来作为解决口舌之争的依据。这一章所列举的十三个卦,我们就把它大体上讲完了。在这些卦中间,有的确实类比得很形象、很准确,但有些卦的类比就有生硬附会之嫌了。当然,《系辞》的作者在所列举的每一段后面,都说是“盖取诸某某卦”,盖就是大概嘛,大概如此、可能是这样。所以,这些有比附之嫌的易卦我们也不要太较真,作者不过是为了说明上古文明的历史进程而已。通过列举的这些易卦,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性,能够通过卦象来判断一些事情就可以了。
1989年,苏联被迫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苏联的解体,宣告了冷战的结束。北方邻国暂时退出了在阿富汗的角逐,这也为美国卸下了一个负担,华盛顿转而采取间接方式操纵阿富汗。从19世纪以来,阿富汗第一次不再有大国的干涉。于是,抵抗组织内部的矛盾开始表面化,这些矛盾涉及意识形态、部落、民族、教派及领袖个人的争权夺利。各个组织开始相互争夺地盘,厮杀不休。最重要的竞争对手是拉巴尼的伊斯兰促进会、希克马蒂亚尔的伊斯兰党、什叶派的团结党(原八党联盟)、从原喀布尔政权军队变节而来的乌兹别克民兵(领袖为杜斯塔姆),最后是新兴的塔利班。内战的血腥程度甚至超过苏联占领时期,因为城市第一次成为战场,阿富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1996年,以极端的伊斯兰主义为特点的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并逐渐控制了全国90%的领土,北方联盟退居北方一隅。由一个伊斯兰主义政权取代另一个伊斯兰主义政权(尽管塔利班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在伊斯兰世界尚属首次。塔利班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和平,但内战一直延续。另一方面,新政权缺乏能力重建经济,战争使已经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更加凋零,唯一兴盛的行业是毒品的生产和贸易。冷战结束后,在中亚出现了从前苏联中分裂出来的五个穆斯林国家,阿富汗与俄罗斯不再接壤。随着内战的进行,阿富汗的对外关系出现新的格局。巴基斯坦由于在苏联撤军以前一直与阿富汗的关系不睦,它迫切希望在喀布尔建立一个对巴关系密切的政权,并且由此结束阿内战,铺设通往中亚的输油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与美国打压俄罗斯、插手中亚的战略不谋而合。因此,两国继续支持普什图人的希克马蒂亚尔,而在后者逐渐衰微后转而支持崛起于巴基斯坦、同样为普什图人的塔利班。而敌视伊朗的沙特也加入了美巴的阵线。另一方面,俄罗斯、伊朗则支持温和的非普什图人的北方联盟。因此,在阿富汗出现了新的大国对峙格局,不过外国的卷入远远不及苏联占领时期。如果说,1979年以前阿富汗在国际上影响不大的话,那么在冷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阿富汗已经成了欧亚激进的伊斯兰主义的大本营,而本·拉登也以此为基地展开其针对西方的恐怖活动。它们的活动范围遍及俄罗斯的车臣、波黑、科索沃、马其顿、克什米尔,甚至美国本土。由此可见,当代的阿富汗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缓冲国了,它对外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于12月一举粉碎塔利班政权,从而结束了阿富汗内战。阿富汗的重建进展大致如下:(1)政治重建。2001年11—12月,在联合国主导下,阿富汗4个主要派别的代表在德国波恩签署了关于成立阿临时政府的协议。得到美国支持的普什图族首领卡尔扎伊出任临时行政当局主席。12月,卡尔扎伊在喀布尔宣誓就职。2002年6月,大国民会议再度选举卡尔扎伊为过渡政府领导人,在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北方联盟在新内阁中获得一些重要职位。2004年1月,新宪法在大国民会议获得通过,确定阿富汗实行总统制。10月,卡尔扎伊赢得总统选举,并于12月宣誓就职。2005年9月,阿富汗又举行了议会选举和省议会选举,从而完成了美国设想的阿民主建国三步曲。2002年1月,阿临时政府与联合国签署了有关在阿境内部署国际维和部队的协议,该部队主要由欧洲国家特别是北约成员国的部队组成。2002年7月,美国宣布阿富汗战争基本结束,1.8万人的驻阿美军转而执行维持治安、打击塔利班残部的使命。2003年8月,北约正式接管国际维和部队。2007年初,美军和国际维和部队共有4.7万人。但是,政治重建仍进展迟缓。其一,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矛盾依旧,地方军阀拥兵自重,为争夺地盘而冲突。各派力量围绕着政府职务展开明争暗斗,而北方联盟的势力逐渐衰落。在地方上,军阀拥有各类武装达17万,他们几乎占据了各省省长职位,并拒绝向中央纳税,但最终还是逐步纳入了和平重建的轨道。2003年10月以后,政府开展了解除民间组织武装的计划,军阀阿塔和杜斯塔姆解除了部分武装。2004年10月卡尔扎伊当选总统后,任命了一个基本把军阀排除在外的新内阁。其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严重,军队和警察的重建缓慢。截至2007年初,阿富汗政府军只恢复到4.2万人。装备不足和低军饷均影响到军队的规模和士气。在警察中,有一些人同情塔利班。其三,塔利班等反政府组织的活动死灰复燃。最初,希克马蒂亚尔的伊斯兰党一直试图颠覆临时政府,袭击驻阿维和部队。而许多前塔利班领导人和基地组织成员则隐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的边界地区。 巴基斯坦曾主张把塔利班温和派纳入新政权,但遭到俄罗斯、印度等国反对,美国也放弃了最初的支持。2005年5月,阿政府宣布大赦所有叛乱分子,包括塔利班最高领袖奥马尔,但后者表示拒绝。塔利班与基地联合,逐渐恢复元气,并从伊拉克的反美武装那里学习到自杀式袭击的手段,展开了积极的反政府斗争。2002年7月,副总统卡迪尔遭暗杀,而各地的袭击、绑架和暗杀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2005年选举之后,塔利班加强了武装进攻及自杀式袭击,不断造成阿富汗及外国士兵、官员、支持政府的平民以及援助机构人员的伤亡。2004年6月,在阿北方的中国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援阿公路建设项目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造成11名中国工人死亡,4人受伤。阿南部和东南部塔利班的活动日益猖獗,而美军的打击成效不彰。显然,伊拉克战争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使其无法全力关注阿富汗。北约部队则存在成员国军队各自为政,一些国家不愿参战等问题,它面对日益活跃的塔利班束手无策。2007年,塔利班控制地区为全国的54%,而2008年已达到72%,其活动地域扩大到喀布尔周边省份和北方。奥巴马上台后,对美国的阿富汗战略进行调整,加强对塔利班强硬派的打击力度,并且开始与塔利班的温和派进行接触。2010年6月,阿召开和平支尔格大会,呼吁塔利班等参与政治和解进程,但没有成效。2014年底,北约向阿完成安全责任移交,而持续恶化的局势迫使美国推迟了撤军计划。2016年12月,阿国民军及警察达到35万人,美在阿仍有驻军8400人。152但是,阿富汗的局势依然动荡,近年来“伊斯兰国”也渗入该国发展,并与塔利班发生冲突。(2)社会经济重建。重建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据世界银行统计,阿富汗有800万人依赖食品救济,500多万人无家可归,400多万儿童成为孤儿,约有400万难民分布在数十个国家;80%以上的基础设施被摧毁。而且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干旱、地震等天灾造成庄稼歉收,75%的人口急需粮食救济。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10月的数据,阿富汗平均每5万人仅有一名医生,孕、产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另外,80%的学校已严重损毁,国内文盲率高达70%。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评估,阿富汗10年的重建预算投资需求为150亿美元,而阿政府的估计是450亿美元。从2001到2004年,国际社会先后召开过三次重建阿富汗筹款会议或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有关捐助国、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承诺在2002年内向阿提供超过18亿美元援助,2004至2007年提供82亿美元援助。不过,其中有许多援助并未兑现。2002至2010年,阿富汗共接受外援556亿美元。随着形势的好转,已有大约300万难民返回国内。教育事业开始恢复,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得到重新确认。2002年3月,阿富汗恢复了中断10年的粮油和日用品配给制度。10月,发行新货币。同年下半年,政府通过投资法。2003年,国内的电讯系统开始逐步恢复。2002—2003和2003—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8.6%和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2001年度的129.3美元增长到2003—2004年度203.6美元;2015—2016财年经济同比增长-2.4%,国内生产总值19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7美元。小学入学率从2000年的19.2%迅速恢复到2005年的86.5%。截至2015年底,阿全国共有15000余所小学,适龄儿童中有900余万入学;阿现有145所高等院校。2005年,固定电话和手机的使用率为43.5‰,因特网的使用率为1‰。但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罂粟生产不但恢复而且进一步扩大。2004年阿鸦片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供应量占到全球的将近90%。2004年,阿富汗种植和贩卖鸦片的收入占国家经济收入的1/3以上,许多贫困农民以此为生,塔利班也从中获得了大量收入。驻阿美军和国际安全部队为了在反恐及维和行动中得到当地军阀的支持,对打击毒品生产兴趣不大。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社与和平基金会对世界各国“失败国家指数”的排名,阿富汗高居前列:2006年为第10名(总分99.8),2007年上升为第8名(总分102.3),2015年下降至第9名(总分上升为107.9)。阿富汗重建的问题可见一斑。(3)外交。阿富汗新政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尤其重视发展同美、德、日和欧盟等主要提供援助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后者允诺在安全、经济、技术和物资等方面帮助重建。截至2004年,卡尔扎伊已3次访美,2005年访美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伊朗等邻国的高层互访频繁。2002年12月,阿政府在喀布尔与六个邻国签署了《喀布尔睦邻友好宣言》,各邻国承诺尊重阿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阿内政并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阿富汗也重视同联合国的合作;卡尔扎伊曾出席过八国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北约峰会等重要的国际会议。2005年10月,阿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1月与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络组,同月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2012年6月,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由于新政权是美国军事行动的产物,而阿富汗国内尚驻有美国军队,设有美国基地,这对其外交政策势必产生微妙的影响。综上所述,阿富汗重建成少败多,而这些失败说明,现阶段包括政治重建、安全重建、社会经济重建和外交重建在内的全面重建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无法获得根本突破。即使政府与塔利班休兵,后者融入现存体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更需要多年的发展才能解决。从根本上说,阿富汗重建是其现代化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延续,重建的失败不仅仅是长期战争的结局,而且是几个世纪以来阿富汗历史演变的结果,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不是十几年的建设可以改变的。另一方面,重建受到外部因素的重重影响,而一些外部力量有着相互矛盾的战略目标,这进一步妨碍了阿富汗重建的进行。
(一)运筹逻辑:方法论层面的效率寻优1.运筹逻辑的核心内涵与案例阐释运筹逻辑是剥离人性因素的"最优方法论",如同高斯计算前100自然数和时采用的分组求和法,通过逻辑组合优化提升效率。企业中典型如"串行变并行":传统研发流程中,研发部门单独完成原型机后,生产、质量等部门才介入;而华为IPD将其转为并行模式,立项阶段各部门同步参与,采购可提前开展供应商开发,避免后续时间挤压。2.运筹逻辑的16种范式提炼基于标杆实践,提炼出结构级、分工级、路径级三类范式。如"育而后行"源于《孙子兵法》"多算多胜",华为IPD在开发前增加CDP(产品策划流程),通过前期资源投入减少后期试错;"资源复用"如汽车行业平台化生产,汉兰达与凯美瑞共享70%-80%底盘部件,华为IPD的CBB(共用基础模块)要求研发优先选用库内元件,降低成本。(二)人性逻辑:组织协作中的博弈应对1.人性逻辑的现实影响与经典案例人性逻辑源于组织成员的七情六欲与利益立场,若仅考虑运筹逻辑,必致执行偏差。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初衷是春贷秋还助农,但官僚因怕担责拒贷真穷农,强贷富农,甚至与高利贷勾结分赃,印证了"仅靠运筹逻辑无法达成初衷"。"三个和尚没水吃"更直观展现人性博弈——无规则时谁都不愿吃亏,而制定"轮流值日"或"三人轮抬"规则即可解决,这正是《规则定成败》的核心思想。2.驾驭人性逻辑的三大路径·                    控制博弈机会:明确权责边界是关键,如生产企业中供应商送货检验异常时,质量、采购、计划部门因立场不同扯皮,若按"紧急程度+瑕疵等级"场景化划分权责,可减少博弈空间;分支化设计则避免"一刀切",如产品开发流程区分"全新开发""优化开发""新业务开拓"等子场景。·                    制约博弈手段:限制自由裁量空间,如供应商认证流程中,要求采购总监审批前必须有工厂考察、研发能力评估等报告;角色分离如会计与出纳分设,降低舞弊风险;集体决策如IPD中研发与采购共同把控器件选择,避免单一部门主导。·                    改变博弈方向:通过组织设计改变利益立场,如质量部若隶属于生产系统,可能为交付妥协质量标准;若独立设置,则更倾向坚持质量原则。(三)双维逻辑的协同关系:如DNA般的双绞线结构运筹逻辑与人性逻辑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以"串行变并行"为例,其运筹优化(效率提升)的同时,必然涉及研发与采购的权力再分配——研发不再独掌器件选择权,采购需提前介入并承担设计变更风险,这正是人性逻辑的体现。优秀的流程设计需如"韩信作战"般,既寻得运筹最优路径,又预判人性博弈点并内置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