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不是考核完发完奖金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过程中的辅导、反馈,以及考核后的改进,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这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
1. 绩效辅导与过程管理
很多主管觉得定好目标就完事了,其实绩效辅导很重要。主管要在考核周期内主动跟员工沟通,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因为员工的目标完成了,主管的目标才能完成;员工目标完不成,主管的目标也很难达成。这里推荐用格罗斯模型做绩效辅导:
- 明确目标:跟员工再次确认绩效目标,确保员工对目标的理解和自己一致,没有偏差。
- 梳理现状:和员工一起分析目标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员工说 “客户下单少”,就要进一步分析是客户需求变了,还是产品竞争力不够,或者是销售技巧有问题,把现状梳理清楚,找到问题根源。
- 提供支持: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给员工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是销售技巧问题,就安排销售培训;是产品竞争力问题,就反馈给产品部,同时帮员工制定临时的客户沟通策略;是资源不足,就协调公司资源支持。
- 跟踪进度:定期检查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比如每周或每两周沟通一次,了解进展,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员工能按计划推进目标。
2. 绩效反馈与沟通
考核结束后,主管一定要跟员工做绩效反馈,不能只把结果告诉员工就完事了。反馈的目的是让员工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 反馈内容:首先告诉员工考核结果,包括总分、等级、奖金情况;然后肯定员工做得好的地方,比如
“你这个月新开发了 5 家大客户,超额完成目标,客户满意度也很高,值得表扬”,让员工有成就感;接着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 “不过你在客户后续维护上还有提升空间,有 2 家客户反馈跟进不及时”;最后和员工一起制定下一周期的目标,以及改进计划,比如 “下个月我们把客户维护纳入重点工作,每周跟进一次客户情况,我会帮你一起梳理维护流程”。
- 反馈原则:要用汉堡原理,先表扬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鼓励支持,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员工。比如不能说 “你这个月客户维护做得太差了”,而是说 “你新客户开发做得很好,如果客户维护能再加强,业绩会更稳定,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改进”。另外,法约尔曾经做过一个绩效反馈实验,把 20 个工人分成两组,第一组只记录产量不反馈,第二组不仅记录产量,还告诉每个工人的进度,表现好的插红旗,表现差的插黄旗。结果第二组的效率明显比第一组高,这说明及时反馈能提升员工效率,所以主管要多跟员工反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表现。
- 避免误区:不要搞 “社会懈怠性表扬”,就是不管员工表现好不好,都笼统地说 “大家做得都不错”。这样表现好的员工会觉得不公平,“我付出了更多努力,怎么和别人一样被表扬”,下次就不会再努力了;表现差的员工也不知道自己要改进。所以表扬要具体,针对员工的具体行为和成果,批评也要具体,针对问题,不是针对个人。
3. 绩效申诉处理
有些员工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这时候要建立绩效申诉机制,处理好申诉,能避免员工不满,也能发现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 处理原则:把申诉当成改进的机会,而不是员工在 “找事”。员工申诉说明可能是制度有问题、标准不清晰,或者考核过程有偏差,正好可以通过申诉发现这些问题,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 处理流程:首先让员工提交书面申诉,说明申诉的原因、依据;然后主管和人力资源部一起核实情况,比如查看考核数据、询问相关人员;如果是制度问题,就修改制度;如果是标准不清晰,就重新明确标准;如果是考核过程有偏差,就重新考核;最后把处理结果反馈给员工,跟员工沟通,确保员工理解。
- 注意事项:要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不要敷衍,即使员工申诉理由不成立,也要耐心解释,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4. 绩效结果应用
绩效结果要和员工的薪酬、职业发展挂钩,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觉得做绩效对自己有好处。
- 薪酬激励:绩效结果直接影响绩效奖金、年终奖、调薪。比如考核优秀的员工,绩效奖金系数高,年终奖多,调薪幅度也大;考核合格的员工,拿基础奖金,调薪幅度小;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可能没有绩效奖金,甚至不调薪。这样能体现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 职业发展:绩效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岗位调整、培训的依据。比如考核优秀的员工,优先获得晋升机会,或者被安排到核心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如果是能力问题,就安排针对性培训;如果是态度问题,或者经过培训后能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进行岗位调整,甚至淘汰。这样能让员工知道,只要好好做绩效,就能有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企业筛选优秀人才。
5. 绩效改进与优化
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通过分析考核结果,找到绩效差距,制定改进方案,不断提升绩效水平。
- 分析绩效差距:对比目标值和实际完成值,找出差距。比如目标净利润 100 万,实际完成 80 万,差距 20 万,就要分析这 20 万差距是怎么来的,是营收没达到,还是成本超了,或者是费用太高。
- 诊断问题原因:用伯吉尔伯特工程模型诊断原因,这个模型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认为绩效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环境因素,比如信息不对称(员工不知道客户需求变化)、资源不足(生产设备不够)、激励不够(做得好和做得差奖励差不多);二是个人因素,比如能力不够(不会用新的销售工具)、态度不好(工作不积极)、动机不足(觉得做绩效没用)。而且数据显示,75% 的绩效问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不是员工个人问题。所以主管不要一看到员工绩效不好就批评员工,要先分析是不是公司的环境出了问题。
- 制定改进方案:针对诊断出来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比如是信息不对称,就建立客户需求反馈机制,定期把客户需求同步给相关部门;是资源不足,就申请采购设备;是能力不够,就安排培训;是激励不够,就调整奖金系数。改进方案要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比如 “由销售部经理负责建立客户需求反馈机制,3 周内完成,验收标准是每周能收集到至少 20 条有效客户需求,并同步给产品部、生产部”。
- 进阶改进方法:当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稳定后,可以尝试一些突破现状的方法,比如指标竞赛,通过排名激励员工,就像前面提到的重庆能源企业那样;推行 OKR,适合创新型、研发型团队,聚焦高挑战目标;建立网格化管理,让一线员工的信息能快速传递到上层,一线员工也能参与决策;还有任职资格体系、股权激励、金点子激励等,这些方法能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绩效水平。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