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做十五五规划的必要性
十五五规划是企业发展的 “导航仪”,如同轮船航行需要北斗系统,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前行,必须以国家战略为方向指引。对企业而言,做十五五规划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国家战略与企业机遇的联动,形成 “战略定向 - 政策赋能 - 企业承接 - 产业升级” 的闭环。
当前市场环境下,“赚钱难、竞争卷” 成为普遍痛点,但机会始终藏在国家战略中。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只有通过十五五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在政策红利中找到增长点,避免盲目扩张或路径迷失。企业发展如同国家建设,需 “埋头赶路” 更要 “抬头看路”,十五五规划正是最值得关注的宏观指引。
(二)国企与民企的规划核心逻辑
1. 国企:三重属性驱动的必选动作
国企的十五五规划需紧扣政治、经济、社会三重属性:
- 政治属性:锚定科技创新、产业链安全、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 经济属性: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营收增长、利润提升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社会属性:体现国企担当,保障民生供给、稳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与公共服务补短板。
从实操层面,国企规划需解决三大问题:
- 落实政治责任:将国家战略具象化为业务方向,如能源国企布局新能源、制造国企攻关卡脖子技术;
- 应对环境变化:外部需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与技术突变,内部需破解大而不强、创新不足、效率偏低等问题;
- 实现高质量转型: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明确研发投入占比、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等关键指标。
2025 年国企改革明确 “强主业、提效益、优治理、促创新” 核心要求,考核聚焦质量效益、主业聚焦、创新驱动等五大维度,要求非主业资产占比不超过
10%,2026 年底前彻底退出房地产与金融理财领域,中央企业需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研发投入不低于 5%。
2. 民企:基于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
民企占我国税收的 50% 以上、GDP 的 60% 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
70% 以上、就业的 80% 以上,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企是否做十五五规划,可根据规模与发展诉求判断:千万级以下、无远大抱负的小企业可聚焦短期机会,而千万级以上、有增长诉求的民企,必须紧跟国家战略。
民企规划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 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通过规划提前布局政策调整、技术迭代、竞争格局变化等风险,用规划的确定性对冲结果的不确定性;
- 解决内部发展瓶颈:突破规模天花板,避免盲目多元化,凝聚团队共识,构建支撑目标实现的组织能力;
- 实现长期价值转型:从赚快钱转向做 “长寿企业”,注入长期主义基因,摆脱机会依赖,积累核心能力。
2025 年民企发展获得多重政策支持:投资领域全面开放、融资支持加码、税收优惠精准落地、创新激励升级等。其中,参与国家重点科技专项的民企可获研发投入 20% 的配套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 5000 万),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可获 200 万奖励,为企业对接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匿名